欢迎来到论文699资源库
咨询热线:18957164695 客服在线时间:08:30~22:30(节假日不休息) 投稿邮箱:tougao@lw699.cn 在线投稿:非工作时间点此在线提交您的稿件

概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症-中医体质养生论文

时间:2012-06-27 11:13来源:作者:点击:
中医体质养生论文      中医养生论文      中医护理论文       医学护理论文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严重的止血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病理产科易并发DIC,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日本的一项调查显示妇产科DIC的发生率为0.29%,病死率为38.9%。在我国统计的2 471例DIC中,病理产科占24.81%左右,仅次于感染性DIC,居第二位。产科DIC可发生于正常或异常的妊娠后期、分娩期或产后某一短暂的时期,主要诱发原因为羊水栓塞、胎盘早剥、死胎滞留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与子痫),其它如感染性流产等亦可发生DIC。
  妊娠期的妇女体内多种凝血因子含量及活性增加,抗凝物质减少,纤溶活性降低,表现为高凝状态;随着孕期的延长,其程度逐渐增强,至产后才恢复正常。妊娠期纤维蛋白原、因子Ⅶ、因子Ⅷ、因子Ⅸ、因子X等的增加较为明显。纤维蛋白原含量可达到4~8 g/L,为正常非妊娠者的2~3倍。
  因子Ⅷ的增加也较明显,可增至正常人的120%~180%。凝血因子的升高有利于正常生产后的及时止血,但也成为妊娠期DIC多发的基础条件。此外,妊娠妇女的动、静脉与胎盘附着处相互沟通,并在子宫壁与胎盘之间形成绒毛间隙。分娩时胎盘绒毛、子宫蜕膜组织中所含的凝血活酶,易于从胎盘经子宫进入母体血循环,从而促进DIC的发生。
  产科重症感染多见于感染性流产、分娩期及产后感染等。重症感染时对凝血系统的影响因素有:(1)细菌产生的毒素和具有促凝活性酶类物质。(2)细菌及细菌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3)感染引起的中毒、休克等。细菌内毒素可直接激活Ⅸ因子而启动内凝血系统,也可以作用于血小板;损伤血管内皮,致使血管胶原暴露,引起因子Ⅻ被激活;可抑制巨噬细胞的功能,使巨噬细胞不能及时有效地去除循环中被激活的凝血因子及促凝物质。妊娠期及分娩期体内表现出的高凝状态,加上上述诱因的作用,使感染时极易发生DIC。
  流产可分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两者均有并发DIC的可能性,尤其是感染性流产易诱发DIC。感染性流产可导致溶血,使血液中含有磷脂的红细胞素增加,诱发DIC,尤其是大月份的人工流产更易并发DIC。刮宫时所致的组织凝血活酶,通过创面进入母体血循环,其他各种方法的大月份人工流产如高渗盐水引产、高渗尿素液引产,均有可能发生亚急性DIC。以天花粉进行中期妊娠引产,由于天花粉可致胎盘迅速而广泛地发生严重的变性坏死,胎盘及子宫蜕膜含有凝血活酶活性物质,进入母体血循环可激活凝血因子,以致母体血小板数与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引产后其变化才恢复正常,部分患者可发生DIC。
  滋养细胞肿瘤可分为良性葡萄胎、恶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恶性葡萄胎则可侵入子宫肌层或转移至其他器官,绒毛膜癌是发生恶性变的滋养细胞。发生变性的绒毛易于坏死、脱落,常产生大量TF进入母血,成为导致DIC的直接因素;
  肿瘤细胞还可以侵犯子宫肌层及血管,破坏血管壁的完整性,使血管内胶原纤维暴露,激活血中凝血因子,也是诱发DIC的一种因素。 妊娠患者体内存在高凝血倾向,具有发生DIC的基础,而手术则是一种诱因,手术造成的创面组织损伤,血管破坏及出血,会使组织凝血活酶的释放增多,可能会加重各种病理产科具有的诱发DIC的危险。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