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699资源库
咨询热线:18957164695 客服在线时间:08:30~22:30(节假日不休息) 投稿邮箱:tougao@lw699.cn 在线投稿:非工作时间点此在线提交您的稿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血管生成抑制剂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

时间:2013-12-16 14:18来源:作者:点击: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最为常见的肺癌,根据病理类型可分为腺癌、鳞癌及大细胞癌三类,由于该类癌症对于放化疗敏感性低,早期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对于部分淋巴转移显着者,在手术前可给予放化疗,但对于中晚期患者手术治疗已经失去意义,多给予放化疗治疗,但从近年的临床应用效果看,化疗治疗中晚期NSCLC已经达到了平台期,进一步提高化疗效果已成为中晚期NSCLC的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各类生物抗癌制剂和分子靶向药物被先后应用于临床,其中生物抗癌制剂备受关注,因为该类制剂在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各种毒副反应相对较低,特别适合体质虚弱人群及化疗毒副反应敏感人群,本文将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应用于临床中,通过观察其对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我院2008—05~2011—09共收治NSCLC患者87例,男性56例,女性31例,年龄在25—70岁之间,所有患者均有吸烟史,经临床病理学及组织细胞学检查均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所有患者无其他肿瘤史且无化疗禁忌证,87例患者根据收治时间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2008—05~2010一O7间收治36例患者,男22例,女14例,平均年龄(47.2-4-2.7)岁;根据病理类型分类,其中16例鳞癌,17例腺癌,3例大细胞癌;参考国际TNM分期标准,25例患者为Ⅲ期,11例患者Ⅳ期,卡氏生活质量 评分为(63.8±2.4)分。观察组为2010—08—2011—09间收治51例患者,男34例,女l7例,平均年龄(45.9±3.4)岁;20例鳞癌,26例腺癌,5例大细胞癌;TNM分期标准,34例患者为Ⅲ期,17例患者Ⅳ期,卡氏生活质量评分为(62.5±3.2)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PC化疗方案,化疗前1 d口服地塞米松15 mg,并于化疗前,静脉滴注格拉斯琼9 mg及抑制胃酸药苯海拉明40 mg,第1—8天静脉滴注紫杉醇175 mg/m ,缓慢静滴保持4 h以上,第2天静脉滴注卡铂350 mg/(m2.d),第3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并可以根据骨髓抑制情况给予升白药肌苷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将15 mg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山东先声麦得津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23017)加人500 ml生理盐水中,匀速静脉点滴,滴注时间3—4 h,在治疗化疗前2周,1次/d,每次7.5 mg/m(1.2 X 10 U/m ),2周为1疗程,用药1个疗程后停药1周,共进行3个疗程,对于本品耐受患者可适当延长治疗周期 J。
 
  1.3 疗效观察参考WHO制定的抗肿瘤药物疗效评价标准,将临床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o)及恶化(PD)四类,将完全缓解(ca)+部分缓解(PR)+稳定(SD)例数视为临床控制率(DCR),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例数视为临床有效率(RR) ;在化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参考《亚急性毒副反应的表现和分度标准》对发生的毒副反应进行评级,不良反应共分为四级,Ⅲ级及以上视为严重不良反应,对比两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1年,采用肺癌患者生命质量中文版量表(QLQ—LC43)对患者化疗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并观察1年生存率 。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计量资料以元±s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 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从表1中可见,观察组临床控制率94.1%(48/51),临床有效率为76.5%(39/51);对照组临床控制率72.2%(26/36),临床有效率为50.0%(18/36)。两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预后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预后情况比较见表2,随访10个月,观察组QLQ—LC43量表评价显着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96.1%(49/51),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83.3%(30/36);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NSCLC晚期患者有疲乏、体重减轻、食欲下降等表现,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局部症状。许多临床研究显示,化疗能够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或存活率,对于中晚期NSCLC一线治疗方案,学界已达成共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①两药含铂方案治疗体力评分佳的晚期NSCLC患者,可显着延长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②各种新药方案优于老药方案,如生物制剂或靶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中晚期NSCLC,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其中生物类抗癌制剂近年来发展迅速,被首个批准临床使用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在临床中取得良好效果。鲁士均等 的研究发现,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显着提高疗效、无耐药性及毒副作用少,且具有潜在的抗肿瘤转移特点,因此临床应用效果显着,该品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迁移,阻碍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从而阻断肿瘤细胞的营养供给,达到抑制肿瘤增殖或转移的目的,其还能阻断内皮上的整合蛋白,及阻断内皮细胞选择素和金属蛋白酶活性,这些作用均能产生抗血管生成作用,因此说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是一种多重的血管生成抑制剂。
 
  本文将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应用于临床治疗中,通过观察诊疗情况发现,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观察患者相比单纯化疗的对照组患者,临床控制率、临床有效率、QLQ.LC43量表评分及1年生存率均较优,临床实验结果表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在晚期NSCLC的化疗药物中,联合应用该药物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化疗后生活质量均有显着意义,该药从新的作用途径产生抗肿瘤作用,虽然当前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不高,但相比其他化疗药物毒性更小,也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综上所述,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与Pc化疗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本文节选自的医学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