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699资源库
咨询热线:0571-86038286 客服在线时间:08:30~22:30(节假日不休息) 投稿邮箱:tougao@lw699.cn 在线投稿:非工作时间点此在线提交您的稿件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写作指导 >

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骨桥蛋白水平的影响

时间:2014-04-24 14:45来源:作者:点击:

  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骨桥蛋白水平的影响

  血管重构既是高血压病发生的病理基础,也是高血压病维持发展的结构基础,且高血压病患者血管结构改变与血管细胞的增殖、迁移有关;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细胞外基质中的一种重要的多功能糖蛋白,由多种组织细胞合成和分泌,参与介导细胞黏附、增殖和迁移。近年来发现,OPN在动脉粥样硬化、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高血压等疾病引起的血管重构过程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国外临床证实,高血压患者血浆OPN升高;有动物实验研究表明AngⅡ可诱导血管内膜OPN表达。

  氯沙坦作为血管紧张素Ⅱ(Ang 1I)受体抑制剂被广泛用于临床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治疗,且有研究发现AngⅡ受体抑制剂可降低OPN表达。笔者于2009年12月一2011年2月应用氯沙坦和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其治疗前后对血浆OPN 的影响,以探讨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作用机制。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随机选择门诊或住院的高血压初诊患者。人选标准:(1)原发性高血压病诊断符合文献[5]标准;(2)排除糖尿病、脂代谢紊乱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的1~2级原发性高血压病;(3)对患者进行1月的饮食、运动疗法指导后,收缩压仍>140 mmHg(1 mrnHg=133.3 Pa)和/或舒张压仍> 90 mmHg。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5o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均分为氯沙坦组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另选择正常体检者12例为对照组。3组对象在年龄、性别、病程、血压、各系统常见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表1)。

  1.2 方法治疗前日受试对象均于晨起7:00空腹抽取2管肘静脉血各10 mL;其中1管用于检测治疗前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和餐后2 h血糖;另l管以1 500 r/rain离心10 min,一7O℃ 冰箱保存,备用于血浆OPN测定。当日早餐后2 h抽取1管肘静脉血5mL,用于检测治疗前餐后2 h血糖。

  生化指标测定采用贝克曼生化仪(Cx9,美国贝克曼公司);OPN 测定采用ELISA法,按鼠抗人0PN 酶联免疫吸附定量试剂盒(日本IBL公司)操作使用说明,每个样品重复3次。

  氯沙坦组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均于每日晨起分别予口服“氯沙坦50 mg(批号:110498,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批号:1205011,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连续60 d。60 d后氯沙坦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和对照组同治疗前抽血,用于检测OPN,方法同前,以比较不同降压药物治疗对患者血浆OPN水平的影响。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P%O.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1.4 结果实验期间,由于患者外出或药物副作用等原因,氯沙坦组剔除4例,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剔除3例,其余患者完成规定的治疗。

  治疗结果表明,治疗前氯沙坦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患者血浆OPN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一0.000);氯沙坦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组2组患者血脂(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血糖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氯沙坦组OPN水平明显低于苯磺酸氨氯地平组(P 一0.030),且明显低于治疗前(P=0.002);苯磺酸氨氯地平组OPN水平也低于治疗前,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表2,3)。

  2 讨论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心脏和血管是高血压的主要靶器官,高血压所致心脏损伤最共同的特点是心脏大小、形态的改变;同时,高血压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病理改变。因此,高血压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OPN与上述高血压所致各种的病理、并发症发生密切相关。OPN作为一种平滑肌细胞的趋化因子,可以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黏附和迁移,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研究显示,自发高血压大鼠模型胸主动脉血管OPN表达增加。AnglI作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主要活性肽,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高血压病与AngⅡ密切相关,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的作用下生成Ang I,后者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下转变为Ang1。机体内的Ang11受体主要有AT1受体和AT2受体2类。AT1受体在肾脏、肾上腺、心脏和动脉占优势。AngII可以激活血管平滑肌细胞的AT1受体,起血管收缩作用,并间接作用于交感神经,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增加中枢交感神经放电活动,使血压升高。有研究发现,AngⅡ能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合成表型标志基因OPN mRNA 和蛋白表达增加。因此,降低血浆和血管平滑肌0PN表达,是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机制之一,而抑制AngⅡ的活性是其最主要的途径。有研究表明,盐负荷自发性高血压大鼠RAS明显激活,加剧了肾损害,而坎地沙坦具有降血压以外的肾脏保护作用,它不仅直接通过竞争性地结合AT1受体阻断AngⅡ的作用,而且抑制RAS各组分的表达,降低肾组织AngⅡ水平,从而抑制TGF=I、骨桥蛋白的表达,减轻细胞外基质成分Ⅳ 型胶原在肾脏中的表达,减少尿蛋白的排泄,减轻肾脏的损害。还有研究证实,血管紧张素Ⅱ阻滞剂培哚普利显著抑制心肌梗死大鼠OPN 的表达,并能改善心肌的纤维化,改善心脏功能 。临床降压药氯沙坦为血管紧张素Ⅱ的AT1亚型受体阻断剂,因此AngⅡ受体阻断剂氯沙坦可降低血浆OPN水平,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苯磺酸氨氯地平则没有降低血浆OPN作用 。本研究中,治疗前2组高血压患者OPN水平均显著高于无高血压病者(P< 0.01)。治疗后,氯沙坦组OPN水平明显低于苯磺酸氨氯地平组(P<O.05),且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P<O.01);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治疗后OPN水平低于治疗前,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OPN水平高于健康人群,这与文献报道一致,故认为抑制血浆OPN水平可能是降低高血压各种并发症的有效途径之一。

  高血压病发病机制是非常复杂的,高血压病的OPN异常表达可能只是相关因素之一,作为ARB类氯沙坦降血压作用,即通过调节OPN 表达降低血压可能是潜在的作用机制之一,而不是唯一的机制。ARB的降压作用机制远不止单个途径,因此,ARB类降血压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文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