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699资源库
咨询热线:18957164695 客服在线时间:08:30~22:30(节假日不休息) 投稿邮箱:tougao@lw699.cn 在线投稿:非工作时间点此在线提交您的稿件

柴胡桂枝汤治疗纤维肌痛病症的疗效观察-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投稿

时间:2012-06-27 11:13来源:作者:点击: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投稿      医学期刊杂志    医学核心期刊   医学护理投稿
  柴胡桂枝汤由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各用半量合剂而成。小柴胡汤是中医疏肝解郁、宣展枢机的代表方,本病多伴有抑郁、疼痛导致心烦的症状,与原文“支节烦疼”、“心下支结”的表述很相似。现代研究表明,小柴胡汤具有兴奋垂体-肾上腺、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大量分泌、调节免疫的功能[5],与近来研究认为本病的病理机制与血清素水平降低、皮质醇调节异常相吻合。
  桂枝汤是中医调和营卫、解肌发表的代表方,本病病位非表非里,在肌肉营卫之间,中医认为“营卫不和”会导致肌肉紧张疼痛。桂枝汤具有镇痛、镇静作用,镇痛作用与吗啡相似,镇静能改善睡眠[5],正好与本病疼痛多伴有睡眠障碍对症。以上均表明柴胡桂枝汤治疗本病有充分的中西理论基础,也得到我们的临床验证。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按照1990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CR)关于FMS分类诊断标准[1]:①周身弥漫性疼痛病史,包括身体两侧肩胛带和骨盆带、腰的上下部、中轴骨骼(颈椎或前胸或胸椎或下背)等部位同时疼痛,病史至少在3个月以上。②用拇指按压力为4 kg,按压18个压痛点中至少有11个或以上有压痛,如枕部(双侧枕骨下肌肉附着处)、下颈部(双侧C5~7横突间隙前侧)、斜方肌部(双侧斜方肌上缘中点)、冈上肌部(双肩胛冈内缘冈上肌起点)、第2肋骨部(双侧第2肋骨与肋软骨连接部)、肱骨外上髁部(双侧肱骨外上髁下缘2 cm处)、臀部(双侧臀外上象限,臀肌前皱襞处)、大转子部(双侧大转子突起的后缘)、膝部(双侧膝关节间隙上方内侧脂肪垫处关节折皱线的近侧)等。同时满足上述2个条件者,并排除其它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病、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其它疾病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引起的疼痛,即可诊断。
  1.2  一般资料
  1997年6月-2006年6月在本院就诊并诊断为纤维肌痛综合征282例,纳入观察病例196例,第1个疗程结束时能够随访、资料完整者164例。其中男66例,女98例;年龄18~6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8年。治疗前2组病例性别分布(χ2检验)、平均年龄(t检验)、平均病程(t检验)、平均压痛点(t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1。
  1.3  观察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法,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停用所有可能影响本病疗效的药物,根据患者就诊的先后次序编号,单号为中药P组,双号为西药P组。中药P组给予柴胡桂枝汤,处方:柴胡20 g,桂枝10 g,黄芩10 g,红参10 g,炙甘草8 g,法半夏12 g, 白芍10 g,生姜10 g,炙甘草10 g,大枣30 g。每日1剂,煎煮2次,混匀,分2次服。西药P组给予盐酸阿米替林25 mg,每晚睡前服。7 d为1个疗程。第1个疗程结束当天评价疗效。
  对于前2组第1个疗程结束时疗效为好转和无效的病例,交换治疗方法,即将原中药P组未治愈的病例给予盐酸阿米替林治疗,称为西药A组,原西药P组未治愈的病例给予柴胡桂枝汤治疗,称为中药A组,给药方法、疗程、观察方法同前。在第2个疗程结束当天评价疗效。对所有治愈病例停用包括上述治疗及其它可能影响本病疗效的药物,2个月后随访,记录有无复发,以观察远期疗效。
  1.4  疗效标准
  自觉疼痛消失,活动时无疼痛,压痛点消失为治愈;疼痛或压痛减轻,功能改善为好转;症状、体征均无好转为无效。
  2  结果
  统计分析:2组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χ2检验,χ2=31.32,P<0.01),中药P组疗效优于西药P组;2组治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两样本率的u检验,u=5.412,P<0.01),中药P组治愈率明显高于西药P组。第1个疗程结束时中药P组未治愈的病例为34例,西药P组未治愈的病例为59例,交换治疗方法分别变为西药A组、中药A组,治疗7 d后完成随访、资料完整者分别为25、48例。2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3。统计分析:2组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χ2检验,χ2=8.954,P<0.01),中药A组疗效优于西药A组;2组治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两样本率的u检验,u=3.313,P<0.01),中药A组治愈率明显高于西药A组。交换治疗前后采用中药共治愈87例,西药共治愈21例,能随访到复发情况的分别为72、18例,治愈病例随访情况见表4。经统计分析:2组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样本率的u检验,u=4.196,P<0.01),中药组明显低于西药组。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