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699资源库
咨询热线:18957164695 客服在线时间:08:30~22:30(节假日不休息) 投稿邮箱:tougao@lw699.cn 在线投稿:非工作时间点此在线提交您的稿件

毛细支气管炎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研究-中华麻醉医学杂志投稿

时间:2012-06-27 11:13来源:作者:点击:
中华麻醉医学杂志投稿      中华医学杂志投稿      实用医学杂志投稿       医学论文投稿
  毛细支气管炎是由多种病原感染引起的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症,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约占50 %以上,其他为副流感病毒1、2、3,腺病毒,流感病毒,肠道病毒,支原体等。该病仅见于2岁以内小儿,尤其以2~6个月的婴幼儿多见,80 %以上病例在1岁以内。目前西医治疗多常规予吸氧、镇静、抗病毒、激素、解痉平喘等,以对症治疗为主,尚无特效药。本病多发生在冬春两季寒冷季节,中医认为多是感受风寒邪气急性发病,邪壅肺络,肺失宣降,上逆则为咳喘,病位在肺,病理产物是痰,类似祖国医学肺炎喘嗽范畴之风寒闭肺证。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外合皮毛,内为五脏华盖。一旦感受外邪,肺失宣降,则出现咳喘;加之小儿脏腑未全,气血未实,易感受外邪,易于传变,小儿脾常不足,易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常会导致饮食停滞,积湿成痰,痰壅气阻则气滞不行,气滞则肺气不得宣发肃降,出现咳嗽、喘憋、痰鸣等症。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30例患儿均为2007年11月至2009年3月在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以毛细支气管炎住院的患儿,按入院奇偶序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6例,其中男37例,女29例;年龄<3月6例,3~6月44例,6月至1.5岁16例;伴发热26例。对照组64例,其中男34例,女30例;年龄<3月5例,3~6月39例,6月至1.5岁20例;伴发热19例。入院时均有阵发性咳嗽、喘憋、气促、心率快、肺部哮鸣音及小水泡音,均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异常、结核感染等疾病。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发病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综合性治疗,包括抗生素[头孢三嗪50~80 mg/(kg·d) 静滴]、止咳平喘(氨茶碱片2~4 mg/kg,3次/d,口服)、镇静[安定注射液0.1~0.3 mg/(kg·次),肌注]、吸氧、雾化吸入(糜蛋白酶1支、病毒唑50 mg、地塞米松2 mg/次)、有心衰时强心[西地兰0.01~0.015 mg/(kg·次)静注]、利尿[1 mg/(kg·次)静注]及血管活性药物[东莨菪碱0.02~0.04 mg/(kg·次)静注]。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自拟)宣肺健中止喘汤加减治疗。组方:麻黄1~3 g、杏仁3~9 g、紫苏子3~6 g、白芥子3~6 g、莱菔子3~6 g、细辛1~3 g、半夏3~6 g、干姜3~6 g、大枣3~6 g枚、五味子3~6 g、砂仁2~3 g、甘草1~3 g,此方适用于2月至2岁婴幼儿,依年龄、体质及寒热侧重不同加减药物剂量。夹惊加僵蚕、蝉蜕清热解惊;夹食滞加焦神曲、陈皮消食化滞;风寒夹热加生石膏、黄芩;兼喉中痰鸣加射干、款冬花化痰降气平喘;咳嗽重加百部、枇杷叶宣肺止咳。每日1剂,水煎服,少量频服。治疗10 d后统计疗效。
  2  结果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制定。显效:治疗3 d内体温正常,咳嗽、喘憋缓解,肺部哮鸣音减少或消失。有效:治疗4~7 d体温正常,咳嗽、喘憋缓解,肺部哮鸣音减少或消失。无效:治疗7 d后咳嗽、气喘、肺部体征无变化。疗程7 d,1个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超过7 d为无效。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麻黄主要成分为麻黄碱,有拟肾上腺素样作用,还能阻止过敏介质的释放,缓解支气管黏膜充血、肿胀[4];白芥子能显着提高小鼠血浆环腺苷酸/环鸟苷酸(cAMP/cGMP)比值,由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组成的三子养亲汤有明显解痉止咳平喘作用[5];细辛所含消旋去甲乌药碱有强心、扩血管、松弛平滑肌等作用;五味子挥发油对呼吸中枢有镇咳和祛痰作用,能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本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合用中药宣肺健中止喘汤,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