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699资源库
咨询热线:18957164695 客服在线时间:08:30~22:30(节假日不休息) 投稿邮箱:tougao@lw699.cn 在线投稿:非工作时间点此在线提交您的稿件

冬季南方老年脾胃虚寒性胸痹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研究

时间:2014-11-19 10:04来源:作者:点击:
  近几年来,南方冬季持续出现雨雪冰冷的反常气候,脾胃虚寒性老年患者出现胸痹症状增多,实验室常规指标检测发现:血液流变学、凝血分析指标与健康体检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血液的凝固性影响血液的流动状态,正常的血液流动状态是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必备的条件,血液流变学和血液的凝固性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预后的判断、药物评价以及相关疾病的预测、预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内唐顺龙,2011年进行犬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建模2月后检测血细胞、肝功酶、血糖及总蛋白项目,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未进行测定。长期脾胃虚寒性老年患者冬季低温继发胸痹症状,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鲜见报道。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收集2009~2011年冬季,体检健康人群、脾胃虚寒患者在冬季低温期继发胸痹作为研究对象。脾胃虚寒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脾胃虚寒症:(1)主症:
 
  ① 胃痛隐隐,喜暖喜按;② 空腹痛重,得食痛减,食后腹胀;③舌质淡嫩,边有齿痕,苔薄白,沉细或迟。
 
  (2)次症:①倦怠乏力,神疲懒言,畏寒肢冷;②大便溏稀或虚秘,或初硬后溏;③ 食欲不振,食后胀闷。
 
  具备上述主症3项或具备主症① ,③ 及兼具次症2项,并有相应的舌象、脉象即可诊断。胸痹的症状:胸闷、胸痛、气短等,脾胃虚寒病程5~2O年,年龄60~78岁。其中男48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8.50±5.56岁。女72例,年龄6O~73岁,平均年龄65.67±2.12岁;正常对照组为随机选择同期体检老年人群,其中男48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7.6O±1.41岁,女72例,年龄6O~72岁,平均年龄65.1O±3.O7岁。否定条件:所有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排除瓣膜性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及原有肝肾疾病、6个月内无出血性疾病。两组一般性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O.05)。
 
  1.2 检测方法 受检者早晨空腹抽4 m1全血于肝素钠抗凝管中,普利生LBY—N6A 自清洗旋转式黏度计检测血液流变学,测定前先用蒸馏水标定;取全血3 ml于干燥管内,雅培C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血脂、蛋白类。取全血1.8 ml于枸橼酸钠管中,CA-55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凝血分析测定,取全血1.0 ml于EDTA抗凝管中,XS一1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全部采用配套试剂,检测均有标准品或质控品参照。
 
  1.3 统计学分析 全部数据采用均数土标准差( 士s)表示,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a=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南方冬季脾胃虚寒性胸痹的老年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显示:除全血黏度降低,RBC,Hb,HCT,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降低和血沉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血浆黏度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
 
  凝血分析显示:FIB和DD升高,PT和APTT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
 
  3 讨论张仲景《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中,早已认识到胸痹的发生与阳气不足关系密切。“阳微”“阴弦”中下焦阳气不足。受阴寒、水饮、血瘀等病邪,导致痹阻胸阳。从气化功能、五行学说、经络关系,说明心与脾胃有密切的联系。从病因来说:生冷寒凉、外寒直中损伤脾阳导致脾阳不足,脾胃阳虚上犯心脉,久而久之心中阳气虚弱、血行不畅,导致胸闷、胸痛、心悸等各种心脏功能失常表现。因此,脾胃虚寒与胸痹的发生有重要的关系。
 
  胸痹症状常与血液流动循环有关,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及血管的流动性、变形性及其在医学中应用的一门科学,包括血液的流动性、血细胞的变形性、血液凝固性、血管壁的流变性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血液全血黏度的影响因素:最主要的是RBC,并且与其大小和形态、变形能力、聚集性,蛋白质、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由于数量不多,影响非常小)有关。血浆黏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蛋白质的浓度、相对分子量及分子结构,其中FIB的影响最大,球蛋白次之,清蛋白最小;在生理情况下不同水平的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糖均有数值越高,血浆黏度越大的特点。本实验血液流变学指标显示:全血黏度、RBC,HCT,血糖,蛋白类、脂类营养物质降低、血沉加快,而血浆黏度降低不显著。作者认为:全血黏度降低是由于RBC,HCT及血清蛋白下降引起。老年胃寒患者冬季经受外界寒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消化、吸收不良等,致使脂类、蛋白类等营养物质缺乏,同理造血原料也缺乏,引起RBC,Hb,HCT 的降低,影响携氧功能。RBC,Hb,HCT的降低与犬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建模后检测相一致。血沉作为血液流变学观察的一种指标,与RBC及其聚集性,FIB,血浆黏度等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血沉主要受HCT,FIB的影响。检测结果显示:HCT降低、FIB增高与血沉加快的因素相一致。营养物质浓度下降和FIB升高相互作用导致血浆黏度降低不显著。
 
  老年脾胃虚寒病人的机体组织和脏器功能不断发生退行性变,储备功能和代偿功能减退,机体常处于负荷过重状态。RBC,Hb的降低,影响携氧功能引起机体缺血、缺氧,致使体内生成过量的氧自由基,使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被大量消耗,同时体液中大量易被氧化的不饱和脂肪酸与氧自由基产生脂质过氧化反应,形成过氧化脂质(1ipid peroxide,LPO)以及新的自由基,如此恶性循环易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同时冬季感受寒凉,造成外周血管收缩和寒冷损伤,激活凝血系统,血液循环不畅,心脏负荷增大等。实验结果显示:APTT,PT时间都有所缩短,FIB和DD增高,冬、夏季FIB含量也较春、秋增高。DD是纤溶酶作用于交联纤维蛋白(fibrin,Fb)的稳定而特异的降解产物,它的生成或增高反映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是体内存在继发纤溶及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essiminated inti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特异性指标。FIB和DD含量升高与凝血系统激活和感受寒凉易引起肠道腹泻水分丢失,血液浓缩有关。
 
  在临床诊断方面:南方冬季到来,老年脾胃虚寒性胸痹症状与高黏度脂血症症状相似。因此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有助于高黏滞综合征的鉴别诊断,另一方面血液黏度异常对于疾病的病因研究、治疗和预防等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病理性低黏度综合征大多是贫血,肝、肺、肠等恶病质患者。张爱华认为HCT显著低下时,全血黏度测定值并不能真正反映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本质。
 
  为解释脾胃虚寒性胸痹出现低黏、高凝血症现象提供了思路。作者也推测RBC,Hb下降、营养物质浓度下降和高凝状态与出现虚寒性胸痹有关。在治疗方案上,特别要与高黏度脂血症相区别:高黏度脂血症的治疗是降脂降黏、活血化瘀、防栓;脾胃虚寒性胸痹宜暖胃祛寒、活血、补气。傅关孺 报道:胃寒症胃内环一磷酸腺苷(cAMP)和温度相对降低,暖胃祛寒有利于纠正胃肠道功能,改善机体状态。虚寒血瘀症其病机为阳气不足为本,血瘀为标,活血药降低凝血活性,补气药对活血药起到协同或增强作用。
 
  本文是由整理发布的医学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