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699资源库
咨询热线:18957164695 客服在线时间:08:30~22:30(节假日不休息) 投稿邮箱:tougao@lw699.cn 在线投稿:非工作时间点此在线提交您的稿件

中风病的中医文献研究-中成药在线投稿

时间:2012-06-27 11:13来源:作者:点击:
中成药在线投稿    护理研究在线投稿   医学护理投稿   药学杂志投稿
  中医认为,机体的阴阳平衡失调时会出现“未病的过渡状态”或疾病,中风发作前往往会有某些先兆症状出现。中风病又称“卒中”、“仆击”、“偏枯”、“类中”等,现代医学称之为“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其发病突然,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中风发病虽急,但其形成与发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绝大多数中风患者在真正发病之前有长达若干月甚至几年的非健康“未病”状态
  针灸预防中风从先兆症状入手,治病之微,防病之渐。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有“惟风宜防尔,针耳前动脉及风府神良”,认为通过针刺“耳前动脉”和“风府”穴可以防治中风。现在这种方法仍在延用,通常有中风先兆者可每日针刺,无中风先兆者,但属高危易感人群,则可在季节更替之时进行针刺预防。
  其后,《黄帝明堂灸经》保存了不少已散佚的灸法专着内容,其“正人形第四”记载:“凡人未中时,一两月前,或三五月前,非时足胫上忽发酸重顽痹,良久方解,此乃将中风之候也。便须急灸三里穴与绝骨穴,四处各三壮,后用葱、薄荷、桃柳叶四味煎汤淋洗灸疮,令驱逐风气于疮口内出也。灸疮若春较秋更灸,秋较春更灸,常令两脚上有灸疮为妙。”这段文字目前可以看作是最早用“瘢痕灸”预防中风的记载,论述较为详细,有先兆症状、施灸穴位、施灸壮数以及施灸后灸疮的保护法,为后世医家采用艾灸预防中风提供了借鉴。
  元代罗天益在《卫生宝鉴·卷八·中风灸法》中收集了历代医家灸法之经验,他本人也因中风先兆而体验到灸法对中风的预防作用:“予自五月间,口眼斜,灸百会等三穴,即止。右手足麻无力,灸百会、发际等七穴,得愈。七月气塞,涎上,不能语,魂魄飞扬,如坠江湖中,顷刻欲绝,灸百会、风池等,左右颊车二穴,气遂通,吐涎半碗,又下十余行。伏枕半月,遂平复。自后凡觉神思少异于常,即灸百会、风池等穴,无不立效。”明确肯定了灸法预防中风的疗效。
  清代吴亦鼎集历代着名灸家之大成,着成了《神灸经纶》,指出有中风先兆时可依次灸合谷、风市、昆仑、手三里、关元、丹田等穴。该书还记载了专门用于预防中风的穴位:风池、百会、曲池、合谷、肩髃、风市、足三里、绝骨、环跳。
  灸治术在日本也颇为盛行。1932年,日本人吉原昭道所着《中风预防名灸》一书专门论述了“中风预防灸”的具体内容,有相关的适应证、禁忌症以及施灸的时间和穴位,其“中风预防灸”的穴位为风池、天柱、肩井、手三里、神门、腰关、风市、足三里。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