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699资源库
咨询热线:18957164695 客服在线时间:08:30~22:30(节假日不休息) 投稿邮箱:tougao@lw699.cn 在线投稿:非工作时间点此在线提交您的稿件

中医对长期发热的辨证治疗-麻醉医学论文

时间:2012-06-27 11:13来源:作者:点击:
麻醉医学论文      医学职称论文     护理职称论文      医学护理论文
  长期发热是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难点,在儿科中多数是由感染引起,据调查由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占63.2 %,风湿性疾病占13.7 %,还有一部分是由恶性肿瘤和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疾病引起,另有13.0 %原因不明。对于这些原因不明的发热,往往难以用西药对症治疗而收效。中医中药根据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热病,却有理想的效果。我们继承发扬着名的中医儿科专家董廷瑶善治热病的宝贵经验,灵活应用伤寒和温病的理论方药治疗,辨证运用多种退热方法,如解表发汗法、辛凉解热法、和解退热法、疏解宣透法和养阴退热法等,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每每能药中病所,迅即获效。
  一
  患儿发热虽久,热势不高,查无内病,合面色脉苔观之,辨为太阳中风营卫不和,兼夹湿热。首用桂枝加黄芩即阳旦汤,调和营卫,解肌化湿退热。药后汗出怕风,热降未净,午后热升,乃表证未罢,邪已传入少阳,太阳少阳并病,故改投柴胡桂枝汤和解少阳兼散表邪。三诊时汗出递减,热势已弱,惟久病正气已虚,余热深居难透,加太子参、仙鹤草扶助正气,助桂枝汤解肌透邪,加青蒿领邪外出,而遣余热。患儿发热虽已半年,根据症状辨证分析,病邪尚流连于太少两经,仍选柴桂汤是以柴胡剂和解少阳为主,加桂枝汤兼散表邪为次,使病邪自少阳转达太阳汗出而解。前后服药9剂,辨证选方步步为营,终能热尽病愈。
  二
  寒战壮热无汗持续月余,舌红苔腻,纳呆腹胀,病为湿温,高热虽久,表尚未解,里热炽盛,邪尚郁于卫、气之间。故选三仁汤轻清宣化湿邪,加柴胡、黄芩以旋运少阳之枢,透开表里,使伏遏之邪,得以外达。酌加芳化淡渗之品,湿化则热无所依,热去则湿浊易化,故服药3剂湿热两解,则壮热迎刃而解。因此,凡湿温、暑湿、伏暑诸证,其湿热蕴伏,郁抑难解,或过投寒凉,反遏其欲出之势,每见热势缠绵起伏不已,虽投芳化淡渗、辛开苦降之剂,亦不易湿化热退,此时若参入柴、芩两药,旋运少阳之枢,使遏伏之邪透达外出,湿热俱去,病自向愈。
  三
  患儿发热已久,仍恶寒无汗,形体壮实,大便秘结,舌胖红,苔白厚腻,脉浮濡带数,先从伤寒六经辨证,表证未罢,邪热羁留,选柴胡桂枝汤出入和解通阳退热,3剂后寒热未解,神静不躁,大便溏薄,脉反沉细,恶寒甚,疑为邪入少阴,阴寒内盛,改用附子汤温里散寒,加青蒿、白薇欲领邪外出以退热,但未奏效。两诊均失败。思其舌质红,苔仍白腻,胃纳反呆,神萎,寒热往来如疟状,此乃湿温,邪热与湿胶滞于膜原,蕴结难解,前从六经辨证,必成败笔。后改从卫气营血辨证,速投达原饮加减,疏利透达膜原湿浊之邪,3剂后湿浊渐化,发热未退,惟舌转红绛,辨为温邪已入营分,久用药物发汗,促使患儿气阴亏耗,呈温病后期之虚热,以青蒿鳖甲汤滋阴清营,透泄邪热,重用西洋参益气扶元养阴,3剂后药中病所,壮热即退。
  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症状,感染性疾病、风湿性疾病、体温中枢功能不全等疾病均可有发热表现,可以针对病因治疗。但临床上常有些患儿持续高热1~2月,诸法治疗不退,全身检查和实验室指标均正常,西医诊断为发热待查,因病因不明而难以退热;另有些患儿,在高热退后,往往低热持续不清,西医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因此这些患儿转辗求治于中医。我们按中医理论,对热病分别从伤寒六经或温病卫气营血辨证施治。根据患儿发热的时间、兼夹症状、脉舌的不同,分析病因病机、邪之传变,辨证分为外邪束表、营卫不和、少阳郁热、表里同病、或湿热内蕴、气阴两虚等证型,对久热、低热不退者常能有迅速退热的良效。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