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699资源库
咨询热线:0571-86038286 客服在线时间:08:30~22:30(节假日不休息) 投稿邮箱:tougao@lw699.cn 在线投稿:非工作时间点此在线提交您的稿件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写作指导 >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比例辅助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时间:2014-04-25 10:53来源:作者:点击:

  多项随机对照研究及荟萃分析均显示,与常规治疗相比,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PPV)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成功率可达到8OV0~85。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是最为常用、经典的NPPV 通气模式,患者舒适度高,未见明显副作用。比例辅助通气(PAV)是一种较新的同步NPPV模式,该模式能够单纯地放大患者瞬间的吸气努力,同时使患者完全控制整个呼吸周期的各个参数,包括潮气量、吸气和呼气持续时间以及流量模式。为探讨PAV在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将其与NPPV进行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收治人我院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67~ 85岁,平均(75.7±5.3)岁。COPD判断采用相应年份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创议(GOLD)诊断及分级标准。

  根据患者病情均给予抗感染、激素抗炎、解痉、化痰等规范内科治疗。本研究获得福州市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入选的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所有患者首先应用伟康Respironics无创呼吸机BiPAP模式进行无创通气2 h,BiPAP采用自主/定时(S/T)模式, 呼吸频率16次/rain,实际频率16~33次/rain,吸气压力(IPAP) 由4cm H2O (1 cm H2O一0.098 kPa)开始,根据血气分析及潮气量(VT)逐渐增加,IPAP平均(16.8±4.2)cm H O, 呼气压力(EPAP)平均(5.2±1.3)cm H。O。2 h后换用PAV模式,采用脱逸法设定参数。先将流速辅助(FA)设为最小,逐渐增加容积辅助(VA)直至“发生脱逸”,此时的阀值应等于肺胸的实际弹性,然后将设置的容积辅助(VA)减低至此阀值的8O ;接着,将VA设为最小,调节FA直至出现“自动触发”,改变流量触发不能纠正,或出现压力“脱逸”,然后将FA 调低至阀值的80 9/6。接着调整辅助比例在4O ~80 的范围内,使吸气相气道压呈平台状。其他参数同BiPAP。

  1.3 记录呼吸数据与不良反应:先应用BiPAP通气2 h,在通气结束前连续采集5次呼吸的平均值作为统计数据,包括呼吸频率(RR)、气道峰压(PIP)、VT、每分通气量(MV)、吸气时间分数(Ti/Ttota1)、动脉血气(PaO2/FiO 、PaCO2),计算平均吸气流速(VT/Ti),取上述数据均值作为统计用。改用PAV 通气3O min后同样采集上述数据。记录胃胀气、漏气、不耐受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7.0软件处理数据。

  呼吸数据以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不良反应率采用Y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脱逸法测定22例患者的弹性阻力(Ers)为(26.5± 5.7) am HO/L,粘性阻力(Rrs)为(15.8±3.2)cm H 2 O/L, 预置VA 为(21±5)cm H2O/L,FA 为(13±3)cm H 2O/L。通过监测通气波形,确定辅助比例为4O ~80% ,平均(62±11) 。患者在PAV 和BiPAP通气时呼吸功能及动脉血气对比见表1。胃胀气、漏气、不耐受等不良反应发生率PAV 时为13.6% (3/22),Bi—PAP时为15.9 (4/22),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Y 一0.170,P一0.680)。

  3 讨论PAV模式下,在呼吸机机械通气时,利用VA来克服气道的弹性阻力,用FA来克服气道的黏性阻力,并且呼吸机所输送的支持程度始终与病人所做的呼吸功成比例。叶俏等曾对10例COPD 急性发作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进行PAV 模式下不同参数设置的对比研究发现,VA、FA 的辅助比例倾向于设置在4O~80。本文设定的辅助比例与文献报道的一致。在此范围内,不同的辅助比例对通气效果的影响相差无几,说明PAV模式主要由患者的通气需要来自主调整通气作功多少,患者拥有主动控制权。

  本文发现PAV有以下特点:1)降低气道峰压:正如本组病例结果显示,PAV 时PIP和VT/Ti均降低,更不易产生气压伤。PAV通气时,患者整个吸气过程中的吸气努力被呼吸机放大,并在吸气末达最大值,而BiPAP模式时患者吸气末的吸气努力是不需要的。因此,在获得相同呼气潮气量情况下,PAV模式所需气道峰压低于BiPAP。

  2)减少呼吸作功:对本组病例观察发现,与BiPAP比较,PAV 时VT/Ti更低。VT/Ti反映呼吸肌功能状态,低水平的VT/Ti表明,PAV基本上成为患者自身呼吸肌力量的延伸,患者自主呼吸能力被成比例放大的同时,也保存和增强患者自身的呼吸生理反射、呼吸驱动以及呼吸稳态控制机制,使该模式更接近于正常生理呼吸。BiPAP本质上是压力支持通气(PSV)的一种类型,患者自主吸气努力的大小仅仅决定实际吸气流速和吸气时间,而与PIP的高低无关,故可导致PIP的明显波动。PAV采用正反馈机制,患者自主吸气努力的大小不仅决定PIP的高低,而且患者能自主控制每一次呼吸的形式,整个吸气过程中通气支持与患者的吸气努力同步化,可以减轻呼吸肌疲劳。正如Hart等 所报道的,通过膈肌肌电图及肺通气客观指标测定,与BiPAP比较,PAV通气时的膈肌负担较轻,并且临床获益更多。3)人机协调性好,不良反应少:BiPAP是公认的舒适性好、不良反应少、经典的NPPV模式。本组患者PAV 与BiPAP的胃胀气、漏气、不耐受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认为PAV 是一种安全、舒适的NPPV模式。PAV过程中患者对呼吸机的控制贯穿于整个吸气过程,呼吸形式和呼吸程度完全由患者自己控制,避免了人机对抗。4)参数调节简便:BiPAP时,患者的呼吸模式主要由呼吸机参数决定。因患者的通气要求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是变化的,此时相同的通气参数,可能因为患者通气要求的变化导致低通气或过度通气。因此临床上需及时、准确地调整BiPAP通气参数。PAV时,患者是根据自身的通气要求来调整吸气努力,进而改变潮气量和分钟通气量,从而避免辅助过度和过度通气,而且PAV通气时仅需设定两个指标并且触发稳定。由此可见其操作简便、易掌握。

  总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应用PAV,与常用的无创通气模式BiPAP相比,气道峰压更减低,呼吸做功更少,减轻了患者呼吸机负担,患者不良反应少,人机协调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本文节选自的医学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