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仅发生于<2岁的婴幼儿,以6个月以内多见,临床上以喘憋、呼吸急促、胸部凹陷等为主要表现,易导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水电解质紊乱和中毒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从而危及患儿生命。目前临床上尚缺乏特效治疗手段。
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我科对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硫酸镁、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作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42例患儿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1~18个月。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1例,2组患儿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具有可比性。重症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3:1—12个月婴儿,喘息发作≤3次;阵发性咳嗽、鼻扇及三凹征;喘憋症状明显;呼吸频率>60次/分,重度鼻扇或三凹征,血氧饱和度<92%,不用听诊器闻及喘息声,每项按1分计,积分>3分;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及发绀、呼吸和心率增快、合并烦躁或精神萎靡。病例均除外胎龄<32周、患免疫缺陷病、慢性肺疾病、结核、先天性喉喘鸣,并排除气管、支气管异物等。
1.2 方法 2组患儿人院后均给予常规吸氧、吸痰、抗感染、纠酸、雾化吸人平喘、镇静对症处理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硫酸镁0.2 ml/kg+5%葡萄糖注液30 m1,维持3 h持续泵入;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2.5~5.0 g·kg~min +5%葡萄糖注射液30 ml,维持3~4 h微泵输入;疗程3~5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详细记录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如症状(神志、呼吸、气促、喘憋等)、体征(肺部哮鸣音、湿罗音、心率及心音等)严重程度、缓解时间及消失时间。(1)显效:治疗5 d,咳嗽、喘憋消失,肺部罗音明显消失或减少,肺部x线改变完全或明显吸收,无并发症发生。(2)有效:治疗7 d,咳嗽、喘憋基本消失,肺部罗音基本消失,肺部x线改变基本吸收,无并发症发生。(3)无效:治疗7 d以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肺部x线改变未完全吸收,有并发症发生。显效十有效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x检验和秩和检验。
2 结果观察组患儿肺部哮鸣音、湿罗音、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2%,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7%(P<0.05)。
3 讨论毛细支气管炎是由免疫参与的毛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坏死和周围淋巴细胞浸润,黏膜下充血、水肿和腺体增生、黏液分泌增多,从而导致毛细支气管狭窄甚至堵塞,出现肺气肿和肺不张,影响通气和换气功能。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其最常见的病原体,此外鼻病毒、人类偏肺病毒、人类博卡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等病原感染亦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研究 发现,毛细支气管炎喘憋高峰期在病程的第4~7天,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均发生在这个阶段,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故减轻喘憋高峰期症状及体征,预防并发症及促进疾病的愈合有重要作用。
硫酸镁在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过程中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成分是镁离子。镁离子可使呼吸道平滑肌松弛,也能抑制气道黏液腺的分泌,减少分泌物对气道的阻塞;可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以及增加B.受体激动剂的亲和力,上调B.受体数目,从而增加药物对支气管扩张的效应;镁离子是机体代谢过程中许多酶的激活剂,能够消除非特异性炎症,有类似激素的作用,增强细胞膜的稳定性,使血管通透性下降,解除肺毛细血管及小动脉痉挛,改善肺循环,促进肺部干湿性罗音消失 ;同时镁离子可有镇静作用,减少患儿烦躁等症状,减少氧耗量,达到减轻喘息症状。多巴酚丁胺是一种选择性p.受体激动剂,能直接激动心脏B-肾上腺素能受体,增强心肌收缩力,从而增加心搏出量和心排出量。多巴胺能兴奋B1受体,激活腺苷环化酶,促使三磷酸腺苷转化成为环磷酸腺苷,加速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膜,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增加心排血量,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改善心功能;同时,还能兴奋p2受体,使其作用加强,解除支气管痉挛,使通气改善,缓解缺氧症状。
本文患儿大多数咳嗽2~4d伴喘息人院,人院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硫酸镁及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静脉维持,结果显示,患儿肺部哮鸣音、湿罗音及咳嗽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O1),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缩短,医疗费用减少;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硫酸镁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很好,同时未见不良反应,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本文是由整理的医学论文,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