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699资源库
咨询热线:0571-86038286 客服在线时间:08:30~22:30(节假日不休息) 投稿邮箱:tougao@lw699.cn 在线投稿:非工作时间点此在线提交您的稿件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写作指导 >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36例临床体会

时间:2014-04-24 14:44来源:作者:点击:
  胫骨干骨折多为外伤所致,如撞伤、压伤、扭伤、踢伤或高处坠落伤等,约占全身骨折的13%。由于该骨折局部血运差,骨折愈合时间较长,临床上采用钢板或髓内钉等内固定,钢板固定胫骨干骨折文献报道较多。Johnens等¨ 报道,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加压钢板内固定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8.3%。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交锁髓内钉技术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2008年10月至2011年1O月,我们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36例胫骨干骨折患者,现作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19—52岁;左侧21例,右侧15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1例,摔伤10例,坠落伤1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 h至9 d。开放性骨折16例,均为GustiloI一Ⅱ型损伤,闭合骨折20例;其中胫腓骨干双骨折3l例,单纯胫骨干骨折5例。
 
  1.2 手术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肢大腿采用气压止血带,尽量屈曲患膝80。一90。,使足平放于手术台上,髌韧带前方正中切口,逐层分离,劈开髌韧带,术者于关节面下正中0.5~1.0 cm处开孔。
 
  用开口器与胫骨干成20°角开孔,旋转达髓腔,在前方用1把止血钳撑开髌韧带即暴露胫骨结节上方,保护膝部皮肤。术者在上方扩髓,助手在下方维持骨折闭合复位,手摸心会、以体表胫骨嵴为复位标志,整复骨折,当髓内钉将到骨折端时,助手当扩髓钻头突过骨折端时会有突破感,尽力维持复位,再次穿过远折端髓腔时有阻力感,如复位困难可在c臂透视下整复骨折,由助手固定好,继续插入交锁髓内钉至骨折远端。在推人过程中,不能过度旋转或使用暴力,白骨道插入髓腔。要求深度达踝关节平面以上1—2 cm,扩髓器的直径长于交锁髓内钉2 mm。拔除扩髓器后,用带刻度的探针测量所需交锁髓内钉的长度,选好后自胫骨近端骨道中插入。
 
  稍有困难时可用拔除器轻轻垂直击入。远端锁钉锁定后安装滑锤逆向击打拉紧骨折端,术中再次采用C型臂透视折端情况,如骨折端复位满意,锁定近端锁钉后静力固定。
 
  1.3 疗效判定骨折愈合按Johner—Wruhs Et]评分标准评定疗效。
 
  2 结果36例获6—30个月随访,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无断钉、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感染、脂肪栓塞、关节僵硬及再次骨折等并发症出现。骨折愈合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28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7.2%,关节屈曲范围均>100°
 
  3 讨论胫骨骨折为高能量损伤,术前充分评估全身情况,骨折粉碎或长斜型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不宜行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积极治疗合并症及皮肤软组织情况,如条件允许在伤后6~12 h内手术;如暂时不宜手术,待1周后软组织条件允许后再手术。
 
  手术治疗胫骨骨折首先要掌握好穿针点,经髌韧带或经髌韧带内侧入路为佳。陈佳等 研究显示,两侧入路对术后发生膝关节痛无明显差异。充分显露胫骨结节上1.5 cm处,并于此处行骨皮质开孔,顺行人钉前均扩髓,对于胫骨干近/远端1/3骨折、粉碎性骨折等可预防对线不良。进针口应在髓腔中心线,进针口位置在更近端并偏后,且方向更为垂直。对于胫骨近侧干骺端骨折来说,我们认为骨折线近端靠近哪一侧,进钉点就应适当偏向于哪一侧,这样可以有效辅助复位,改善患者术后恢复。其次为是否扩髓,而临床多数医生支持扩髓治疗。有学者 为避免术后髓腔内感染,Gustito I~Ⅱ型开放骨折尽量不扩髓或少扩髓 ,我们认为虽然不扩髓植入的髓内钉相对扩髓用的髓内钉较细,有可能骨折固定稳定性不佳,而且骨折愈合时间较长的可能,因此,对Gustito I~Ⅱ型开放骨折以不进行扩髓较为安全,本组16例开放性骨折患者均未行扩髓固定。术中注意预防伤及骨折端血管、神经和肌腱。
 
  当上面穿钉者穿过骨折端有落空感并再次通过远端时有阻力感,一旦感觉落空感时及时停止穿钉并分析原因,防止盲目穿钉损伤骨折端血管、神经、肌腱。
 
  下面复位者及时调整复位以利上面术者再次扩髓穿钉。术中第1次扩髓后可用c型臂观察骨折端复位等情况,如骨折短缩、旋转,骨折分离较多,对位、对线不良情况等,可重新复位扩髓或小切口开放复位,甚至开放复位。因第1次扩髓后钉道方向确定,其后如骨折端复位不满意重新扩髓复位非常困难。
 
  远端锁定锁钉后可反方向锤击髓内钉,使骨折端加压以利复位。对不稳定的骨折端病例,安装锁钉之前始终保持骨折端对线、对位,直至置人完锁钉,防止再次移位,否则需再次切开复位重新固定。如合并腓骨骨折,根据术中透视腓骨骨折复位情况,移位不明显可保守治疗,如移位较大酌情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等,为增加踝关节的稳定性,对于合并有腓骨下段(8 cm之内)骨折则将腓骨内固定。
 
  术后常规给予抬高患肢、抗感染、消肿、对症治疗。患者术后1~2 d行股四头肌锻炼,给予石膏外固定1周后扶拐下床患肢不负重活动及锻炼膝踝关节,2~3周后逐步负重5~8 kg。6~8周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扶拐适度负重,3~6个月后见骨痂逐渐形成,骨折线消失后弃拐完全负重,不负重期间注意加强肌肉及膝踝关节功能锻炼。如随诊摄片未见明显骨折愈合征象,严禁患肢负重。术后3~6个月骨痂生长缓慢,可考虑去除远端锁钉动力化固定。
 
  胫骨由于局部皮肤较薄,骨折血运较差,近年来对骨折治疗的认识已从坚强髓内固定、绝对稳定和解剖复位的力学机制发展为强调保留局部血运、解剖排序和相对稳定的生物力学内固定。本组采用闭合手法复位穿入髓内钉方法可避免骨折切开,骨折固定稳定可靠,损伤小,血运破坏少,减少感染概率及骨膜损伤,有利于骨折愈合的过程,为骨折正常愈合创造良好的生物学环境,体现骨科生物内固定理念;经过随访,本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达97.2% ,因此,我们认为只要手术适应证选择得当,此方法是治疗胫骨骨折微创固定的一个较好途径。
 
  本文是由整理发布的医学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