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699资源库
咨询热线:18957164695 客服在线时间:08:30~22:30(节假日不休息) 投稿邮箱:tougao@lw699.cn 在线投稿:非工作时间点此在线提交您的稿件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慢性淋巴细

时间:2013-12-16 14:18来源:作者:点击: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lymphocyticleukemia,CLL)是一种B淋巴细胞肿瘤,其临床表现和转归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根据CLL共识,按危险度预后分组,良好组生存期>10年,早期没有任何症状,数年之后才出现淋巴结、肝脾或其他器官的受累。而有些患者在短短几个月内即出现疾病进展,甚至转化为侵袭性淋巴瘤和白血病。CLL是西方国家发病率最高的白血病,我国CLL发病率约为3%,有逐年升高趋势。
 
  最近,CLL治疗有很大的进展,以嘌呤类似物氟达拉滨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CLL疗效肯定。现对3O例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Fc)方案治疗的CLL患者的一般资料回顾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08年1月到2011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30例经Fc方案治疗的CLL患者资料。患者中男性2O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为66岁,其中6O岁以上(包括60岁)18例,60岁以下12例。所有患者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活检、免疫分型等检测,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根据CLL国际会议推荐的Binet分期方法,A期6例(20.0o%)、B期14例(47.00%)、C期10例(33.00%)。初治患者18例,复治患者l2例,8例曾使用苯丁酸氮芥,4例未应用任何药物。
 
  1.2纳入治疗指征及治疗方法纳入治疗指征:根据中国CLL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版),符合以下任何1项即开始治疗。①进行性骨髓衰竭的证据:表现为血红蛋白和(或)血小板进行性减少。②巨脾(如左肋缘下>6cm)或进行性或有症状的脾脏肿大。③巨块型淋巴结肿大(如最长直径>10cm)或进行性或有症状的淋巴结肿大。④进行性淋巴细胞增多,如2个月内增多50%,或淋巴细胞倍增时间(LDT)<6个月。当初始淋巴细胞<30×10/L,不能单凭LDT作为治疗指征。⑤淋巴细胞数>200×10儿,或存在白细胞淤滞症状。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和(或)血小板减少(ITP)对皮质类固醇或其他标准治疗反应不佳。⑦至少存在下列1种疾病相关症状:在以前6个月内无明显原因的体质量下降≥10%;严重疲乏(如ECOG体能状态t>2,不能进行常规活动);无感染证据,体温>38.O℃,持续2周以上;无感染证据,夜间盗汗1个月以上。
 
  ⑧患者意愿。⑨临床试验。
 
  Fc方案:氟达拉滨25mg/m,静脉滴注,第1—3d;环磷酰胺250mg/m,静脉滴注,第1~3d;28d为1个周期。化疗过程中给予水化、止吐、碱化、保肝、保护胃黏膜等辅助治疗,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根据病情和血常规结果,予以输注红细胞悬液或单采血小板及应用粒细胞刺激因子;如出现感染,则结合病情给予相应抗感染治疗。
 
  1.3评价标准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标准:疗效依据文献评价。完全缓解(CR):①临床症状消失;②受累淋巴结、肝、脾等脏器回缩至正常;③外周血WBC≤10×10/L,淋巴细胞绝对值<4×10几,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正常;④骨髓中淋巴细胞<40%。部分缓解(PR):①症状减轻;②累及淋巴结、肝、脾的区域数和(或)肿大体积比治疗前减少50%以上,且无新的累及区域出现;③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和骨髓中淋巴细胞比例降至治疗前50%以下;④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正常或较治疗前增加50%以上。无效(NR):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未达到上述“部分缓解”标准或反而恶化。药物不良反应按WHO抗癌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分度标准分为0—1V度。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统计分析不同分组患者的总缓解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30例患者中,CR10例(33.33%),PR8例(26.67%),NR12例(40.00%),总缓解率为60.0%。6例A期病例中,CR4例,PR2例;14例B期患者,CR6例,PR4例,NR4例;10例C期患者,PR仅2例,余8例为NR。BinetA+B期总缓解率为80.00%,明显高于c期总缓解率(20.00%),治疗总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30例患者中,18例完成2~3个疗程,CR6例,PR4例,NR8例;12例完成4~5个疗程,CR4例,PR4例,NR4例。2例治疗过程中出现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经治疗后好转。l例c期患者经2次Fc方案化疗未达到CR,后在治疗过程中因严重的肺部感染,治疗无效死亡。
 
  2.2不良反应30例cLL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减低),其中12例(40.00%)发生Ⅲ一Ⅳ度白细胞减低,予以粒细胞刺激因子升白细胞治疗,效果良好;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低主要为I一踱,发生例数分别为lO例(33.33%)和8例(26.67%)。化疗期间,所有患者均预防性应用止吐药物,3O例化疗期间均出现I一Ⅱ度胃肠道反应。1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其中6例出现严重的肺部感染,1例因抗感染治疗无效死亡),6例出现轻微肝功能异常,予以保肝药物治疗,复查肝功能好转。2例出现轻度出血性膀胱炎,予以美司钠、碱化、补液等处理后好转。
 
  3讨论最近,CLL在治疗上有很大的进展,以氟达拉滨为基础的化疗明显提高了CLL患者的缓解率和生存率。氟达拉滨是一种嘌呤类似物,在体内磷酸化后,可抑制多种参与DNA合成及修复的酶,杀伤静止及增殖状态的淋巴细胞,对CLL有较好的疗效。还可以部分抑制RNA聚合酶Ⅱ的活性进而减少蛋白的合成。氟达拉滨单药应用于初治CLL的CR率明显优于苯丁酸氮芥和CAP、CHOP方案。而Fc方案,比氟达拉滨单药应用,进一步提高了CR率、总缓解率及缓解维持时间。德国研究显示,Fc组CR及总缓解率显着高于F单用组,中位无进展时间也明显延长。约翰霍普斯金大学有类似的结果,方成等研究显示,Fc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效果要优于FC方案。
 
  本研究显示Fc方案治疗CLL的总缓解率较高,疗效确切,Binet不同分期治疗反应有差异。Fc方案治疗CLL总体疗效高,安全性较好。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轻至中度的骨髓抑制,严重的骨髓抑制发生率低,其次为感染,由于氟达拉滨可以抑制T细胞免疫活性,导致感染可能性增加。
 
  本文节选自的医学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