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眼科杂志投稿 妇科杂志投稿 外科杂志投稿 护理学论文发表
1 仪器与试药
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g1100化学工作站,Agileng1100二元泵,Agileng1100柱温箱,Agileng1100 DAD检测,电子天平,真空抽滤泵(郑州杜甫仪器厂),真空干燥箱。白芍、党参、北山楂、黄芩、黄连等药材购自兰州黄河药市,经甘肃中医学院生药教研室鉴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品种;芍药苷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提供(批号110736-200617)。95%乙醇、正丁醇、乙酸乙酯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因素水平的选择
以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溶剂用量为考察因素,各因素水平的取值见表1。
2.2 提取样品的制备
采用U7(76)均匀设计表安排试验[2](见表2)。称取处方量白芍、党参、生山楂、黄芩、甘草等需提取药材14份,每份96 g,用乙醇回流提取。每试验号作平行样2份。将14份提取液低速离心(3 200 r/min),离心液水浴回收乙醇并用容量瓶定容到1 000 mL,备用。
2.3 正丁醇浸出样品的制备
将“2.2”项下定容好的样品液摇匀后精确量取50 mL,共14份,水浴挥去乙醇后用水饱和的正丁醇萃取,每次20mL,萃取4次,合并萃取液,回收正丁醇,残渣置烘箱中60 ℃烘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精密称量,结果见表3。
2.4 乙酸乙酯浸出样品的制备
将“2.2”项下定容好的样品液摇匀后精确量取50 mL,共14份,水浴挥去乙醇后用水饱和的乙酸乙酯萃取,每次20 mL,萃取4次,合并萃取液,回收乙酸乙酯,残渣置烘箱中60 ℃烘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精密称量,结果见表3。
2.5 芍药苷提取量的测定[3]
2.5.1 色谱条件
采用HPLC法,色谱柱:Hypersil-ODS C18 (250 mm×4.6 mm, 5 μm),流动相:乙腈-水-磷酸(15∶85∶0.02),检测波长:230 nm,柱温:25 ℃,流速:1.0 mL/min。
2.5.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及工作曲线的建立
精密称取用P2O5干燥至恒重的芍药苷对照品8.0 mg,置1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分别取该贮备液1.0、1.5、2.0、3.0 mL,置5 mL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取各稀释液及贮备液各进样20 μL,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以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芍药苷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Y=9.479×10-10A-6.75×10-4,r=0.999,在0.08~0.8 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6 数据处理
将所得实验结果用SPSS10.0采用向后剔除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可信限95%。分析结构如下:以正丁醇萃出物量为Y,得方程Y=0.421-1.60×10-2C+1.068×10-3D,以乙酸乙酯萃出物量为Y,得方程Y=0.142+5.244×10-3C-5.17×10-4D,以芍药苷提取量为Y,得方程Y=0.359+1.176×10-2C+1.857×10-3D。从数据处理结果可知,溶剂用量与提取时间在选定的取值范围内对提取的结果无显著影响,而乙醇浓度、提取次数对3个考察指标均有显著影响。综合3种结果,提取工艺最后确定为:16倍量60%乙醇,提取次数2次,每次65 min。
3 优化工艺复核
按处方比例称取药材5份,每份96 g,回流提取,分别制备正丁醇萃出物、乙酸乙酯萃出物并称重,测定芍药苷提取量,结果见表4。经5次复核试验,正丁醇萃出物量、乙酸乙酯萃出物量、芍药苷提取量的平均值均高于工艺优化时的各试验,显示所得工艺基本稳定,芍药苷平均转移率为7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