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699资源库
咨询热线:18957164695 客服在线时间:08:30~22:30(节假日不休息) 投稿邮箱:tougao@lw699.cn 在线投稿:非工作时间点此在线提交您的稿件

探究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剖宫产手术的运用 2012版北大核

时间:2012-06-27 11:13来源:作者:点击:
2012版北大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投稿  核心期刊发表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CSP)是一种常见的异位妊娠,一般发生率较低,但是随着近几年剖宫产的发生率的提高,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作为其并发症发生率也有逐渐增高的趋势[1-2]。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4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病例,探究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我院2009年2月到2010年2月妇产科收治的40例经过阴道B超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患者,年龄分布为18岁~46岁,平均年龄29.5岁,病程有1月~3月,都有6月~3年前有过剖宫产历史。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月经停止,阴道偶有不规则流血,下腹坠胀感,伴有早孕反应。40例患者的胚囊较小,血β-hCG 值都< 60 ng/ml。
        1.2 方法
        1.2.1 分组及治疗方法  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5例)和单药治疗组(25例)。两组患者在人数、临床表现、病程、病因、治疗以前子宫以及妊娠物大小上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联合治疗组采用甲氨蝶呤(剂量为按1 mg/kg 计算,隔天重复使用, 隔天肌肉注射四氢叶酸0.1 mg/kg, 疗程8d)与米非司酮(25 mg,每天两次,口服, 疗程6d)联合静脉化疗,单药治疗组仅适用甲氨蝶呤,治疗方法相同;其余治疗两组没有差异[3]。
        1.2.2观察指标  各组分别记录治疗前后的子宫大小、以及妊娠物的大小以及血流状况,血中HCG含量等。同时在治疗后,随访记录患者药物治疗治愈率、需行刮宫术患者的比例。并记录临床症状,药物不良事件等,采用χ2检验或者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两组在治疗后需进行刮宫手术的患者的比例无显著差异(χ2=0.37,P>0.05),两组在治疗后的子宫大小、以及妊娠物的大小以及血流状况,血中HCG含量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的保守治疗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21,P<0.05)。
       3  结论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是一种见于生育期妇女的特殊的异位妊娠,可以看作是一种行剖宫产后的并发症,常发生于剖宫产后半年到5年,但是有研究认为[4],行剖宫产术后的时间与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的发生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本病的治疗主要是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之上,无效或者效果不显著的行刮宫术。此时手术,患者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术后恢复时间较短,减少了患者的手术痛苦。
        本研究中,通过分析4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病例,探究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甲氨蝶呤是一种抗细胞代谢的化疗药物,可以杀灭妊娠物的细胞,可以肌肉注射或者静脉使用,对于妊娠物较大的CSP可以局部注入甲氨蝶呤,以提高局部药物作用浓度,使临床效果更明显。米非司酮是一种拮抗孕激素的药物,可以减少孕激素的作用,使胚胎的正常激素水平降低,滋养细胞不能正常生存,从而达到杀胚胎的作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的联合作用,因为它们各自起作用的药物作用机理不同,而达到了协同作用。除此以外,两药联合没有加重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两药的联合使CSP的治疗效果明显加强,提高了保守治疗的效果,使患者的HCG水平可以很快下降,孕囊的血流供应减少,同时妊娠物的体积减小以至于完全消失,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甚至完全治愈。也有少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明显,需要联合刮宫术、动脉栓塞治疗等联合治疗。
        综上所述,单独使用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的疗效有限,联合使用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后患者血HCG、子宫大小以及妊娠物的大小改变较单药的改变更为显著,总的保守治疗的有效率得到了提高,减少了患者遭受刮宫术的打击。两药联用稳定性好,耐受性佳,不良反应较少,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关内容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