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699资源库
咨询热线:0571-86038286 客服在线时间:08:30~22:30(节假日不休息) 投稿邮箱:tougao@lw699.cn 在线投稿:非工作时间点此在线提交您的稿件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写作指导 >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氨溴特罗口服液在儿童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临

时间:2014-04-25 10:53来源:作者:点击:

  儿童支原体肺炎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极高,且易流行,已经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支原体肺炎主要症状为发热、气喘、咳嗽、呼吸急促以及肺部伴有喘鸣音。临床除应用抗感染治疗外,同时给予祛痰、止咳及乎喘等对症治疗。我院应用氨溴特罗口服液辅助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疗效显着,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择2011年6月一2Ol2年6月在我院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患儿92例,均符合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排除其他病因和过敏性疾病引起的呼吸道疾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8个月一I1岁,平均(4.9+1.5)岁;病程2~lo d,平均(6.4+1.6)d。

  治疗组男23例, 女性23例; 年龄7个月一lO岁, 平均(4.5~1.7)岁;病程3-0 d,平均(6.1~1.5)d。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和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儿在给予补液、止咳、吸氧、化痰和平喘等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氨溴特罗口服液5 ml/次,2次,天。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改善情况及住院周期。

  l-3 疗效评定标准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小儿肺炎喘嗽诊断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症状消失、体温正常,肺部罗音消失:经X线片复查示肺部病灶吸收,血常规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减轻。肺部罗音减少;经X线片复查示肺部病灶未完全吸收。未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或恶化者。治愈和好转合计为总有效,总有效率=(治愈+Jf转1例数/治疗总例数xlO0%。

  1.4 肺功能评定标准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效果,主要以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为指标进行判定。显着改善:治疗后FEV1增加>30% ,FVC增加>30% ;有改善: 治疗后FEV1增加l5%~3O%,FVC增加>15%,但<3O%;无改善:

  治疗后FEV1增加<15% ,FVC增加<l5%。显着改善、有改善视为肺功能改善,总改善率=(显着改善+有改善)例数/治疗总例数xlO0%。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17% ,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对照组总改善率为52.17% , 治疗组总改善率为82.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的咳嗽消失时间、湿哕音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治疗组所用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O.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呼吸道疾病, 由肺炎支原体感染所产生,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均可感染,特别是在儿童中的发病率极高,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并造成肺功能的损害。因此,儿童支原体肺炎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对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良好。人体感染肺炎支原体,经过潜伏期后,会出现咽痛、发热、咳嗽、痰液黏稠、排痰不畅和气喘等临床症状,约1,3的病例也可能无症状。本病特征之一就是体征轻微而胸片阴影显着,患者胸部X线检查变化很大m。目前, 国内主要依靠血清学检测来诊断支原体肺炎。氨溴特罗口服液是由盐酸氨溴索和盐酸克仑特罗组成的复方制剂。盐酸氨溴索是一种黏液溶解剂,可以降低痰液黏稠度,使痰液易于咳出,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强纤毛运动。使痰液排出功能增强;盐酸克仑特罗为选择性p受体激动剂,有持续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支气管解痉作用,增强纤毛运动、溶解黏液,促进痰液排出和较强的抗过敏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儿童支原体肺炎治疗中,在常规的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给予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6.09%,肺功能改善的总改善率为82.61%,治疗住院周期平均为(6.5±1.1)d, 均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2.17%)肺功能的总改善率(52.17%),治疗住院周期平均为(10.8~2.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氨溴特罗口服液能够有效祛除患者的发热、气喘、咳嗽、呼吸急促和肺部喘鸣音症状,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缩短患者的住院周期,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因此,认为氨溴特罗口服液在儿童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疗效显着,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药物。

  本文节选自的医学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