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专业的医学论文,主要是关于箍油灸配合和胃安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的阐述。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消化性溃疡(pep6c ulcer,PU)是以局部有局限性的粘膜缺损,其深度超过粘膜肌层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中最常见的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胃溃疡。中医辨证属于“胃脘痛”范畴,而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的证型之一,病程长、反复发作、临床表现复杂为其主要特征。中医对“胃脘痛”治疗和认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院采用箍油灸疗法配合和胃安中汤内服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良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06例均为我院2008年6月一2011年8月门诊或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其中男37例,女17例;年龄25—63岁,平均(36.82±8.23)岁;病程8个月一16年,平均(6.65±5.35)年。对照组52例,其中男38例,女l4例;年龄23岁一61岁,平均(36.14±7.88)岁;病程6个月一l5年,平均(6.35±5.1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O.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符合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j。中医诊断执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消化性溃疡中医虚寒证的诊断标准主症:胃痛隐隐、喜暖喜按、每遇冷或劳累易发或加重,空腹痛重,得食痛减,食后腹胀,舌质淡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或迟;次症:倦怠乏力,神疲懒言,畏寒肢冷,大便溏薄。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箍油灸:把配制好的药油涂在中脘、内关、足三里、脾俞、胃俞等穴位上,然后施灸。每次每穴施灸5—10rain,每天2次。
药油的制备:精选高良姜、香附子、干姜、白术、九香虫、吴茱萸、鸡血藤等,放人植物油中煎炸至干枯发黑,捞出药渣,药油备用。
中药内服:口服自拟和胃安中汤,药物组成:黄芪20g,郁金15g,丹参15g,赤、白芍各lOg,佛手15g,砂仁8g,乌贼骨15g,煅瓦愣子12g,莪术10g,枳壳lOg,法半夏lOg,干姜lOg,黄芩6g,三七粉3g(冲服)。每日1剂,水煎取汁40Oral,分3次温服。3周后改为每日2次口服。
2.2 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胶囊(北京悦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次20mg,每El 2次;阿莫西林胶囊(哈药集团三精明水药业集团公司生产),每次0.75g,每日3次;果胶铋胶囊(山西云鹏药业公司),每次150rag,每日3次。服用1周阿莫西林胶囊后停用;奥美拉唑胶囊改为每次20rag,每日1次。1周后果胶铋胶囊改为每次lOOmg,每日2次。两组均以6周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判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制定: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胃镜检查溃疡及周围炎症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显效:临床症状、体症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胃镜检查溃疡消失,仍有炎症;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胃镜检查溃疡面缩小50% 以上;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胃镜检查溃疡面缩小不及50% 。
症状与体征改善评分方法参见《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C23:胃脘疼痛、纳差、腹胀、嗳气吞酸、倦怠乏力、大便不畅。
中医症状评分标准,按临床症状无、轻、中、重度分别记0、2.4、6分。症状积分下降指数=(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100%。胃镜检查使用OLYMPUS GIF—V70胃镜,在治疗前、治疗后各检查1次,对比溃疡愈合情况与周围炎症情况,并统计结果。由我院胃镜专职检查医师配合完成操作。
3.2 结果
3.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2.2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3.2.3 两组胃镜检查溃疡愈合情况比较。
4 讨论消化性溃疡属中医“胃脘痛”、“嘈杂”范畴,且多数属脾胃虚寒型。多因禀赋不足、阳气虚衰或中阳不振,偶因饮食不调或劳倦触动而发。现代医学认为,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是一种或多种有害因素对粘膜的破坏超过粘膜的抵御损伤和自身修正能力所产生的综合结果。采用“箍油灸”结合内服“和胃安中汤”治疗消化性溃疡,内外同治,透皮吸收,刺激穴位,温经通络,温中散寒,培补脾胃。既控制了症状,又起到了修补粘膜,促进溃疡愈合的目的。
箍油灸是在传承中医传统灸法的基础上,自行研发的一种新型灸法。药油中的药物取自古方“良附丸”改良而成。其中高良姜温中散寒止痛,香附疏肝解郁止痛,二者合用,使气行寒散、胃气调和,疼痛自止。灸法选取足三里、中脘、内关、脾俞、胃俞等穴。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可调中焦,理脾胃、降逆止呕;中脘是上、中、下三焦的枢纽,为胃之募穴;脾俞、胃俞是脏腑的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汇聚之所,具有健脾和胃之功效。同时,也通过灸法的热力,导药进入皮肤,透皮吸收。
和胃安中汤是针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以扶正祛邪为原则设立的。方中黄芪益气健胃安中,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有促进作用,有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对胃粘膜的损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减少损伤面积,降低损伤指数 ;白芍、郁金缓急止痛,疏肝理气,能抑制胃液分泌,促进胃肠蠕动;莪术、枳壳疏肝理气消痞;半夏、干姜、茯苓温胃化饮;佛手、砂仁芳香理气,健脾和胃,能缓解胃、十二指肠痉挛,有抑制溃疡的作用;乌贼骨、瓦愣子可中和胃酸,缓解呕酸及烧心等症状,又能促进溃疡面的炎症吸收,阻止出血,减轻局部疼痛的作用;黄芩清热反佐,以防温热药物与灸法的副作用;七活血化瘀,生肌敛溃,可改善胃粘膜的病理状态,保证粘膜良好的血液循环。本临床观察表明,运用本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增强粘膜的防御力,促进溃疡愈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值得临床推广。
本文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