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为肺系疾患的主要症状之一,感冒时常见有恶风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头痛等症状。外感导致肺气失于宣发、肃降时,会使肺气上逆而引起咳嗽,一般外邪祛除后症状相继消失,但临床常遇外感后迁延咳嗽,甚至历时长久者,笔者自拟香羌饮治疗该证68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咳嗽证候的分类,选择属于风寒感冒后迁延咳嗽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共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8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中,男32例,女36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24例。两组年龄分布:年龄8—35岁分别为26例、28例;45—59岁分别为18例、20例;60岁以上分别为6例、12例。
病程最短者1周,最长者1个月。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主证方面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具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咳嗽的诊断标准。本且病例属风寒袭肺所致。
1.3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自拟香羌饮:香薷、羌活、麻黄各6g,防风、白芷、当归、积壳、紫菀、百部、甘草各10g,杏仁12g,苏子15g;咽痒甚者加牛蒡子、蝉蜕各10g,寒痰较重者加细辛3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7日为1疗程,睡前温服,服药期间忌鱼腥、生冷、油腻。对照组用乙酰螺旋霉素片、咳特灵胶囊,每天3次,每次2粒,温开水送服。疗程同治疗组。
2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咳嗽及临床症状消失;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变。
2.2治疗结果治疗组68例,治愈28例,好转36例,总有效率94.1%;x-j照组42例,治愈8例,好转23例,未愈11例,总有效率7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O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果见表:3典型病例患者,女,23岁,2005—03—06初诊,通过西医治疗数次,效果均不明显。来中医诊治,见其神色憔悴、面色少华、纳食无味、舌淡苔薄,脉细弱,证属外感风寒后迁延咳嗽。予香羌饮7剂,服药后咳嗽症状几乎消失,继予原方3剂,诸证尽除,1周后随访无复发。
4讨论外感咳嗽主要是由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犯肺所致。临床所见以风寒为多。因风为百病之长,故在外感咳嗽诸证中,多以风为先导,治咳以宣肺为要。其主要实施方法是发汗、解表、开提肺气,外感咳嗽多有肺气郁闭,及早宣肺开郁可使邪气外达。香羌饮采用“宣通肺气,疏散外邪”的方法,以宣肺散寒为主,同时疏风润肺。方中香薷辛温、发汗解表、和中利湿;羌活、防风对于表邪较甚者,可发散风寒、祛痰止痛;麻黄为宣肺要药,宣肺可开皮毛之闭,达邪外出使肺宁而咳止;杏仁、苏子止咳平喘,降气利肺行痰;积壳、当归行气散积、宣降肺气;紫菀、百部温润止咳,用于外感风寒咳嗽,与防风配伍,起协同作用。自拟香羌饮经数十位患者服药验证,多数服药1剂当晚咳嗽状减轻,是风寒咳嗽患者的有效可行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