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微创、美观的外科手术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而腹腔镜外科设备的发展和医生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也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逐渐得到人们认可。
我科对经典“三孔法”阑尾切除术进行了改进,自2008年1月起,开展了66例二孔法LA,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 象选取2008年1月一2011年12月就诊于我院外科的阑尾炎患者66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6例;年龄16~76岁,平均(37±2.7)岁。
病例选择标准:患者既往无下腹部手术病史,术前诊断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或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排除腹膜炎、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及过度肥胖者,B超检查排除了脓肿及回盲部包块,且无明显心肺功能不全等情况。
1.2 方 法
1.2.1 手术方法术前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留置尿管。术中患者取头低脚高位2O°,左倾15°在脐下缘作15 mm皮肤弧形切口,插入气腹针,建立CO2气腹,压力维持在12 mm Hg左右,拔针,置入10 mm套管针(Trocar),然后插入腹腔镜,伸人分离钳探查腹腔。
顺着升结肠结肠带寻找阑尾。若阑尾尖端游离,则分离钳将阑尾向腹壁牵拉,在右下腹部选择最佳穿刺点,直视下穿刺10 mm Troar,置入抓钳,抓住阑尾尖端,关闭进气管,释放腹腔残余气体,拔出右下腹部Trocar,将抓钳及阑尾一起拉出体外,4号丝线先后结扎阑尾系膜和阑尾根部后断开,电刀烧灼处理阑尾残端,用1号丝线作荷包或“8”字缝合,还纳阑尾残端重建气腹,检查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可视下彻底吸尽脓液,必要时局部生理盐水冲洗后吸净,视具体情况留置引流管,经右下腹部Trocar引出,以便减少腹腔残余脓肿形成。
1.2.2 术后处理术后常规使用头孢三代、甲硝唑抗感染3~5 d,禁食6~8 h后尝试饮水,并逐渐进食流质饮食,3 d后进食半流质饮食。平卧位8 h后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引流管无液体引出后拔管。
2 结 果患者发病时间8~26 h,平均(14±1.5)h。所有患者均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伴恶心、呕吐。查体麦氏点压痛(+),伴反跳痛及肌紧张。血白细胞计数8~21×106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
手术时间25~7O min,平均手术时间(35±5.6)min,失血量O~5 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4~8 h,平均(6±1.6)h。住院时间3~5 d,平均(4.1±0.8)术后随访6~36,平均(18±6.5)In,未见切口感染、脂肪液化、戳孔疝、再发右下腹疼痛等并发症发生。
3 讨 论1885年1月4日,威廉·w ·格兰特博士成功完成第1例阑尾切除手术,至此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已经开展了100余年。1980年德国妇产科医师Kurt Semm教授首次完成LA,将腹腔镜技术引入到外科手术治疗领域,开辟了腹腔镜外科的新纪元。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LA 具有痛苦小、创伤小、腹腔干扰小、肠粘连程度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深受患者及家属欢迎。
LA术初期为经典“三孔法”,随后演变为二孔法和单孔法,打孔越少,操作难度越大,且对设备的要求也越高。肚脐是人体腹壁唯一与生俱来的瘢痕。脐是胚胎体壁发育过程中于前腹壁中央遗留下的痕迹,筋膜层没有肌层,是一个闭锁的肌鞘间裂隙,皮下脂肪几乎没有,且神经分布稀疏。
脐部伤口拆线后自然回陷,无明显可视性瘢痕,且术后伤口疼痛轻。因此,我科针对经典“三孔法”进行了改良,将腹腔镜技术与传统手术方法相结合,通过合并其中两孔至脐部形成15 mm切口,其后按照传统方法切除阑尾。术后仅可见右下腹部10 mm 手术切口,达到微创目的。
回顾分析66例行二孔法LA的临床资料,笔者总结了如下操作经验:① 患者取头低脚高位20°,左倾15°位,因重力作用,肠管向左上方移位,暴露出相对固定的回盲部,可协助快速找到阑尾。② 术前留置尿管或排尽尿液,以便充分暴露盆腔,利于盆腔脓液吸净。③ 术中体外断开阑尾系膜后,应还纳阑尾重建气腹,牵拉阑尾,检查阑尾根部系膜是否完全断开。若阑尾根部未充分暴露,则保持阑尾牵拉张力,电钩紧贴阑尾电凝离断系膜,直至完全暴露阑尾根部,电钩环绕烧灼阑尾根部浆肌层作好标记,减少阑尾残株炎发生几率。
再次释放气腹,拖出阑尾,在标记处4号丝线结扎阑尾根部,断开阑尾,烧灼处理残端后,用1号丝线作荷包或“8”字缝合。若回盲部炎症重,可不必包埋阑尾残端。④不需要常规冲洗腹腔,若阑尾炎症重,腹腔有较多的脓液,腹腔镜可视下彻底吸尽脓液后,以生理盐水作相应局部冲洗,并及时吸净冲洗液。术中放置引流管以预防术后腹腔积液学术界仍有争议,有学者认为留置引流管引流作用甚微,而且引流管会迅速被包裹隔离而失去作用,反而成为腹腔逆行感染的路径。⑤ 缝合脐部伤口时,需要缝合筋膜层,避免出现戳孔疝;⑥若术中发现回盲部粘连严重、阑尾尖端不游离、有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等,应及时中转开腹手术。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腹腔镜设备的不断改进,“无痛无瘢痕”手术成为了腹腔镜外科医生的研究热点。在基层医院,由于操作器械、患者认知度和经济条件、腹腔镜外科医师专业训练及操作熟练程度等多方面限制,无法完全达到腹腔镜下手术后无痛及无瘢痕效果。二孔法LA仅使用现有常规腹腔镜器械,手术简单易行,费用低廉,且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适合初期开展腹腔镜手术的年轻外科医师及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本文节选自的医学论文,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