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工作体现中医特色优势,是中医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技术方法和服务流程。这些技术在减轻患者病痛、促进康复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于2010年7月颁发了《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自2011年以来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年的要求,推动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扎实开展,提高中医医院中医护理科学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促进中医护理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我科在院内率先开展了中医护理技术,并作为常规应用于临床,受到孕产妇及家属的广泛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培训对象为科室内全部护理人员。中医护理对象为:自2011年5月开始至今,对8000多例产妇进行催乳,对3000多例产妇进行止疼,对15例尿潴留治疗。
1.2 中医护理培训方法
1.2.1 起步阶段护理工作面临护理“西化”的问题突出,为扭转护理“西化”的局面,根据护理部的要求对照《指南》,结合我科中医护理工作现状,修订和完善了产科中医护理常规和健康宣教流程,改变护士的知识结构,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制定培训计划,上网购买耳穴模型、手模、脚模、人模等,并将耳膜及说明书人手一份发给大家,供参考学习。
1.2.2 集中培训 护士长利用业务查房、业务学习、模拟演示、实操训练、小组讨论、晨会提问等形式对西医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中医理论及技能操作培训与考核。① 骨干培训:将我科中医护校毕业的6名护士作为重点对象进行培训,每2人一组并任组长,将其余护理人员分组给她们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实操训练。组长均为大专以上学历,责任心强,具有3年以上护理实践经验、良好的心理素质、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护理实践技能。培训结束后,护士长带领护理技术操作考核组按照考核标准对每位护士进行考核。② 医护沟通:护士必须在有医嘱的情况下进行中医护理操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编写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范》一书要求操作前要核对医嘱。护士长反复与主任沟通,要求医生主动下达中医护理医嘱,医院也出台了开展中医护理技术的激励机制,保证了中医护理技术的顺利开展。③ 护患沟通:面对孕产妇不了解的情况,护士长每天安排一名责任护士反复到病房和孕产妇及家属交流,让她们接受中医知识及中医技能。
1.3 护理方法
1.3.1 耳穴压豆耳穴压豆作为常规医嘱,广泛应用到临床。①催乳:取穴脾、胃、乳腺、内分泌。② 止疼:取穴:神门,子宫,交感,内分泌。③ 尿潴留:在耳穴的泌尿区(肾、膀胱点),找出明显的压痛点,捻转压迫,强刺激,两耳交替进行,每个压痛点捻转压迫1分钟。加上配穴交感、皮质下,功能化气行水利小便。
1.3.2 乳房按摩 用于剖官产术后催乳和乳胀。
责任护士从产后6h开始在产后3d内每日2次的穴位配合乳房按摩,乳房按摩的方法是先用45℃~55℃的湿毛巾盖住乳根部,暴露乳头及乳晕,热敷和按摩时间为3~5 min,边热敷边用双手指腹从乳根部顺着乳腺管向乳头方向有节奏的按摩及挤压,穴位按摩的部位有中膻、中庭、乳根、中府、周荣、乳中,采用推、拿、揉、按的方法,每个穴位按摩30 S~1min,重复循环按摩3~5次,每次按摩的时间为1O~ 15 min,力度以产妇有酸、麻、胀、痛的感觉为准,并让新生儿早吸吮、勤吸吮。
2 结果
2.1 护理素质提高 通过培训与学习,加深了护士对中医护理工作内涵的理解与认识,推动了科室中 医护理工作的开展。通过两周时间的反复强化和指导,中医护理的效果明显展露,得到护理人员的广泛认可。
2.2 护理效果8000多例产妇的泌乳时间缩短,泌乳量明显增加,新生儿添加奶粉的次数和数量减少,有效保证了新生儿母乳喂养的需要。3000多例产妇基本上不需服用止疼药达到了止疼效果。15例尿潴留患者中12例效果明显,通过耳穴刺激后小便通畅,其余3例配合肌肉注射酚妥拉明后小便通畅,15例均未导尿,杜绝了侵袭性操作,收到良好的效果。
3 讨论科内绝大多数护理人员是从西医护校毕业,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薄弱,对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缺乏系统、深入的了解,难以运用辩证施护和整体护理的观念服务于患者。祖国医学认为:“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耳为诸宗脉客所附”。说明耳是人体经络经过、终止、回合的场所。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沟通表里,联系内外,将人体的脏腑、器官、孔窍及皮肉筋骨等联结成统一的有机整体,耳穴压豆治病就是通过经络系统来实现的。王不留行籽具有疏通经脉,清热解毒,调整脾胃,扶正祛邪功效。
产妇产后耗气伤血,脾胃为后天之本。取脾胃两穴,以耳穴压之,有益气养血之功,津血同源,故可促进乳汁分泌。乳腺、内分泌是产后少乳辩证取穴的主穴,四穴综合可使乳量增加,满足新生儿的需要。耳穴压豆能促进乳汁的分泌,从而促进母乳喂养。其方法简便易操作,安全可靠,无痛苦,无不良反应,值得我们推广与应用。取用的神门穴具有镇痛镇静和消炎作用,是各种疼痛的止痛要穴。子宫是产妇参与分娩的最重要器官,交感穴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可缓解内脏平滑肌痉挛,对内脏有解痉镇痛作用,是内脏止痛要穴。内分泌穴以调节产妇的内分泌功能,促进产程进展,为避免胎儿在产道受压过久。刺激耳穴常规应用于分娩的产妇,是根据祖国医学原理进行的大胆尝试。
穴位按摩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要施治,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可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激发人的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调整人体的机能、祛邪扶正的目的。穴位配合乳房按摩是一种无创性技术操作,可以解除产妇的痛苦,产妇及家属乐于接受,增强母乳喂养的自信心。穴位配合乳房按摩可以使泌乳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减轻乳房胀痛,促进母乳喂养。
中医护理技术具有直观安全、经济实用、简便易行、易于推广的特点,体现了以“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创新、服务”为一体的优势,在养生保健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相结合,将使中医护理技术越来越规范化、科学化,广大孕产妇及家属易于接受。本研究结果,开展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培训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中医传统疗法的开展,增强治疗效果,缩短病程,促进康复,患者满意度提高,护患关系显着改善。结果提示,需提高宣传力度让孕产妇及家属认知和接受中医护理,医生在给孕产妇实施传统疗法前宣教,护士在操作时需要讲解,使中医传统疗法不断深人人心。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临床实践,是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护理特色优势,也是需要护理人员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的课题。
本文节选自的医学论文,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