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699资源库
咨询热线:0571-86038286 客服在线时间:08:30~22:30(节假日不休息) 投稿邮箱:tougao@lw699.cn 在线投稿:非工作时间点此在线提交您的稿件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写作指导 >

医学论文范文:小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时间:2014-04-24 14:44来源:作者:点击: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包括息肉、黏膜下肿瘤、周围组织与脏器的压迫等,因表面黏膜结构正常,胃镜无法做出正确诊断。为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MP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我院使用MPS检查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46例,现作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我院胃镜诊断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4 6例。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27~71岁。
 
  1.2 方法 仪器采用Olympus Endoecho UM-2000型超声胃镜主机,MAJ-935微探头驱动器,UM-3R微探头(频率20 MHz),GIF—Q26o型电子胃镜。首先详细了解既往内镜检查结果,明确检查目的。术前准备同普通胃镜检查,先服消泡剂,然后常规胃镜检查,发现隆起性病变后,先抽尽腔内空气,再注脱气水lOO~500 ml,使病灶浸入水中,随即将超声探头置于病变处进行超声检查。对于食管、胃窦、十二指肠不易蓄水的部位,可通过改变体位,或先将超声探头置于隆起处,随后边注水边同时进行超声扫查。
 
  根据隆起处的回声强弱、是否均匀、大小、边界是否清晰、发生位置、浸润深度等判断病灶性质,结合胃镜表现作出诊断。
 
  2 结果46例患者中3例有2个部位隆起病变,2例有3个部位隆起病变,故共计53个隆起病变。病变位于食管11个(20.8%),贲门3个(5.7%),胃底7个(13.2%),胃体9个(17.0%),胃窦17个(32.0%),十二指肠6个(11.3%)。53个隆起病变经MPS检查诊断为息肉22个(41.5%),多表现为起源于黏膜层的等高回声或等低回声改变,边界清,黏膜下层、固有肌层及浆膜层结构正常;其中18例接受胃镜下黏膜切除术,术后诊断符合率100.0%。
 
  诊断为间质瘤12个(22.6%),其典型超声特征是突向腔内,起源于黏膜肌层或固有肌层均匀低回声改变,内部回声均匀;其中3例接受胃镜治疗(胃镜下黏膜切除术黏膜剥离术),2例手术治疗,术后诊断符合率100.0% 。诊断为脂肪瘤4个(7.5%),表现为来源黏膜下层的等高回声改变,边境清,内部回声均匀。诊断为异位胰腺3个(5.7%),超声特征是起源于黏膜下层中高回声改变,内部回声不均匀,其中若见到导管状结构即可明确诊断。诊断为囊肿3个(5.7%),表现为黏膜下层无回声区,囊壁清晰、光整,后方回声增强。外压性改变3个(5.7%),表现为上消化道管壁5层结构清晰,完整,并见压迫的脏器组织声像图。食管静脉曲张2个(3.8%),表现为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无回声区,回声外包膜(血管壁)厚,回声更强,可呈蜂窝样或多房样。胃黏膜脱垂2个(3.8%),表现为来源于胃窦黏膜层的粗大黏膜并连续至幽门口。胃窦早癌1个(1.9%),表现为来源于黏膜层与黏膜下层低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界限不清,固有肌层及浆膜层清晰、完整。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胃腺癌,侵及黏膜下层。无病变者1例(1.9%)。
 
  3 讨论不同来源或性质的上消化道隆起病变,胃镜表现都极其相似,呈球形或半球形隆起,表面光滑,色泽正常,宽基,部分周围可见桥形皱襞。常规胃镜无法判断其起源和性质,活检有时也无法取得恰当组织。MPS将胃镜与超声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能在直视下及良好声场中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超声检查,可根据病变与消化道各层次的结构关系,判断其起源,并结合病变大小、界线及内部回声特点进行诊断,指导治疗。因此目前认为MPS是诊断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首选方法 。超声内镜(EUS)下上消化道管壁可分为5层:
 
  从内到外依次为黏膜层(高回声)、黏膜肌层(低回声)、黏膜下层(高回声)、固有肌层(低回声)和浆膜层或外膜层(高回声);超声内镜也能显示消化道壁邻近脏器和组织的情况。故能够明确隆起性病变的起源层次,并根据其起源层次及回声特点,初步明确病变性质,也可用于指导黏膜下肿瘤的治疗。根据病变侵犯的层次及性质,决定采用内镜治疗或手术治疗:(1)侵犯1~3层的病变进行内镜治疗;(2)侵犯4~5层的病变由于内镜不易完全切除,并且容易发生穿孔,多采用手术治疗;(3)恶性病变行手术治疗 。
 
  MPS与EUS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经胃镜活检钳道插入小探头能在直视下显示病灶,有利于超声,且不需二次更换内镜。(2)对EUS操作较为困难的区域显示亦较为清楚,如胃贲门前区、胃角等。
 
  (3)小探头顶端没有水囊,避免压迫在病变表层所致的影像干扰。(4)由于没有常规EUS先端部的金属硬段,减少了操作不慎引起的静脉曲张出血的可能性,同时患者的耐受性也大大提高。(5)仪器的价格相对便宜。
 
  MPS与EUS相比的缺点是:对较大病灶的边界及回声显示较差,对>3 cm的病变及其周围淋巴结组织和邻近脏器受累情况常常难以显示。因此对上消化道中晚期肿瘤诊断建议使用EUS。
 
  本研究对46例53个隆起病变,经MPS检查诊断为息肉22个,间质瘤l2个,脂肪瘤4个,异位胰腺3个,囊肿3个,外压性改变3个,食管静脉曲张2个,胃黏膜脱垂2个,胃窦早癌1个,无病变者1例。其中21例全接受胃镜下治疗(胃镜下黏膜切除术与黏膜剥离术),3例接受手术治疗,术后诊断与MPS诊断符合率为100.0%。表明利用MPS检查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具有简便、准确、安全、无创伤、操作简单、不需二次更换内镜、患者耐受性好等优点,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本文是由整理发布的医学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