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699资源库
咨询热线:18957164695 客服在线时间:08:30~22:30(节假日不休息) 投稿邮箱:tougao@lw699.cn 在线投稿:非工作时间点此在线提交您的稿件

教育论文论陈独秀尚武思想研究

时间:2014-11-10 16:19来源:作者:点击:

  陈独秀尚武思想研究

  陈独秀(1879~1942)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毛泽东曾称他是中国最著名的文化界领袖, “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近年来,关于陈独秀的相关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在学术界涌现。纵观这些文献的研究范畴多集中于对陈独秀思想的研究,涉及领域涵盖文化、文艺、社会、哲学、教育、经济、法律、体育等诸多方面,关于陈独秀的研究正逐渐趋于升温化、系统化和全面化。但是,细细揣摩陈独秀的人生,就会发现他的一生实为革命战士战斗的人生,在不断的斗争中,也逐渐形成了以文化为基石、以实践为主体的独特的尚武思想,这种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皆有不同的特征和价值。在拒俄运动(1903年4月针对俄国撕毁中俄《东三省交收条约》企图长期霸占东北而发动的爱国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他依靠不同方式积极倡导和传播尚武救国思想,他将这种思想与国民的国家观相联系,主张依托群众、全民尚武、以少数带动多数等相关举措,在近代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1陈独秀尚武思想成因本文是由360论文网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对中国的发展无异于雪上加霜。正如陈独秀所说“我全国之人皆奄奄无生气,若长此不振,即以工、农、商、矿等实业,亦必战败于生计界,而不可以生存;况欲执干戈卫社稷乎” (《安徽爱国会演说》)。陈独秀的尚武思想是伴随这种国情之下而呼之欲出,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历史产物,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另外,像近代的谭嗣同、梁启超、秋瑾、孙中山、黄兴、林则徐等人的尚武思想对陈独秀尚武思想的形成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近代国外一些尚武强国的事例及陈独秀自身的学习、生活、实践历程同样影响着陈独秀尚武思想的形成。近代国外最具尚武的国家无疑是日本和德国,正如毛泽东所说,德国的斗剑之风播于全国,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更是根深蒂固。这些国家尚武强国的历史对陈独秀尚武救国思想的萌生起到了一定的催生作用。正如陈独秀为维新志士汪希颜去世所写诗歌中感慨“凶耗传来忍泪看,恸君薄命责君难。英雄第一伤心事,不赴沙场为国亡”(《哭汪希颜》) 。陈独秀受国外尚武思想影响从其国外学习实践中也可见一斑。在1901~1915年期间,陈独秀五次东渡日本学习考察。在留学El本期间,其不仅学习了丰富的日本文学,而且对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感悟颇深。在陈独秀最直白的尚武言辞中是对日本“兽性主义”教育的积极认可,他认为兽性之特长体现为“意志顽狠,善斗不屈也”、“体魄强健,力抗自然也”、“信赖本能,不依他为活也”、“顺性率真,不饰伪自文也”, “皙种之人,殖民事业遍于大地,唯此兽性故; 日本称霸亚洲,唯此兽性故”(《今日之教育方针》)” 。缘于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影响,陈独秀开始在国内组织和开展尚武救国运动。在拒俄运动蓬勃发展之际,陈独秀倡议成立安徽爱国社,起草《社章》宣言,当场发动126人签名人社,其宗旨为“发爱国之思想,振尚武精神,使人人能干戈卫社稷,以为恢复国权基础”。陈独秀在安庆藏书楼发表拒俄演说后,反响巨大,学社三五成群,公开联合要求巡抚“电阻俄约”,并请学堂开设体操课,教授杀敌本领,奔赴前线参战抗俄。这些尚武救国实践行动在当时国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为陈独秀尚武思想形成、发展及传播奠定了重要支撑。

  2 陈独秀尚武思想特质

  2.1 立足教育:国家观是尚武普及之本陈独秀倡导尚武思想的立足点是从国民思想或国民性进行剖析,他认为国民首先要明白国家的意义才会产生爱国心,国民产生爱国心才会自觉“执干戈而卫社稷”, 尚武思想或行为才会真正意义上得以普及。在他的文章中曾高度赞扬爱国心的重要作用,他认为“爱国心为立国之要素,此欧人之常谈,由日本传人中国者也”;“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爱国心,情之属也”;“爱国主义, 自卫主义也,以国民之福利为目的者也”(《爱国心与自觉心》)。陈独秀透析国民之所以缺乏爱国心而导致无尚武斗志的重要因素是思想问题, “吾见夫青年其年龄,而老年其身体者十之五焉;青年其年龄或身体,而老年其脑神经者十之九焉”(《敬告青年》)” 。然而,在陈独秀看来,国民缺乏尚武思想的原因之一是“重文轻武”教育方针所造就。“斯巴达人之教育,期以好勇善斗,此所谓国民教育主义也?德意志及日本虽以军国主义闻于天下,其国民教育方针,德智力三者未尝偏废”(《今日之教育方针》)” 。另外,陈独秀东渡日本学习期间也深刻感受到日本尚武教育对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所以,在其文章中充分肯定了日本“兽性主义”尚武教育对日本强国的影响。

  陈独秀在分析国民缺乏尚武精神原因之后,又提出了激发国民爱国尚武的独到见解,他认为,“今日教学相期者,第一当了解人生之真相,第二当了解国家之意义,第三当了解个人与社会经济之关系,第四当了解未来责任之艰巨。准此以定今日教育之方针,教于斯,学于斯,吾国庶有起死回生之望乎”(《今日之教育方针》)” 。这是陈独秀结合当时中国国情并对比列强后所提出的着眼于教育而改变国民性的重要举措,同时他还在此方针基础上提出:国民教育应该从现实主义、惟民主义、职业主义和兽性主义等方面着手,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一个德、智、体并重的国民教育方针。陈独秀基于上述国民教育方针,对当时国民的思想观念、认知水平、动机及社会环境进行了深刻地剖析,他认为中国国民受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思想洗礼,劣根性已是根深蒂固,要想改造国民性,提高国民的觉悟,不可能一次性对全体国民实施,必须并立足“多数人之觉悟,少数人可为先导,而不可为代庖”(《吾人最后之觉悟》)的策略。另外,他认为青年不仅是国民中较为进步的中问力量,而且也是接受新思想较快的群体,必须通过对青年的改造使之担负改造国民的重任,这种教育思路是十分符合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的,虽然这一思想方针在当时社会很难得以顺利地实现,但仍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2.2 扎根身体:强健体魄为戮力疆场之基陈独秀尚武思想的独到之处就是首先立足于国民思想教育,使之明白尚武救国的重要意义。在通过国民思想教育改变国民性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强健体魄是实施尚武的重要基石。面对当时国内青年的体质情况,陈独秀给予了深刻的剖析: “余每见吾国曾受教育之青年,手无缚鸡之力,心无一夫之雄;白面纤腰,妩媚若处子;畏寒怯热,柔弱若病夫??他日而为军人,焉能戮力疆场,百战不屈也?欲以此角胜世界文明之猛兽,岂有济乎?”

  《今日之教育方针》虽然这种分析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或掺杂了一定愤慨情绪,但是近代国民喜好吸食鸦片的“恶习”而导致的体质孱弱情形还是有目共睹的,说明当时的国民体质状况欠佳。另外,陈独秀还将这种国民体质状况与一些国外青年体质进行了对比,以激发国民自强不息之精神。她说:

  “自生理言之,白面书生,为吾国青年称美之名词。

  民族衰微,即坐此病。美其貌,弱其质,全国青年,悉秉蒲柳之资,绝无桓武之态? ?英、美、日之青年,亦皆以强武有力相高?盈千累万之青年中,求得一面红体壮,若欧美青年之威武陵人者,竞若凤毛麟角。”《新青年》陈独秀用极为犀利的言辞对当时中国青年缺乏尚武救国之意识、更无尚武之态势及其体质孱弱的状况进行了披露。这种国民状况不仅陈独秀有感,而且毛泽东也曾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国力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提倡之不得其本,久而无效,长是不改,弱且加甚。”在陈独秀看来,“万物之生存进化与否,悉以抵抗力之有无强弱为标准?? 自政治言之:对外而无抵抗力,必为异族所兼并;对内而无抵抗力,恒为强暴所劫持。抵抗力薄弱之人民,虽尧舜之君,将化而为桀纣;抵抗力强毅之民族,虽路易拿翁之枭杰,亦不得不勉为华盛顿;否则身戮为天下笑耳?盖失其精神之抵抗力,已无人格之可言;失身体之抵抗力,求为走肉行尸,且不可得也!”《抵抗力》精神上失去了抵抗力已是很可怕的事情,再加上身体上表现出的“手无缚鸡之力”,国民的孱弱体质和精神状况加剧了近代中国悲惨国运程度。面对内忧外患的国情,陈独秀以批判继承的眼光,从分析国民体质出发,结合中外尚武状况之比较,积极推行国民尚武救国的举措,这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2.3 依托群众:全民尚武保家卫国在抗日战争时期,陈独秀根据敌我优势提出了“主张全民抗战,反对片面抗战” 的重要方针。他认为: “当时中国的军事力量和一切物质力量,是打不过敌人的,但是可以打胜敌人的是中国的民族精神,全民族一致起来,不做奴隶的伟大精神。”

  (《怎样使有钱者出钱有力者出力》)l63565他认为这种精神是一种积极的尚武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刚健有为的民族精神[ ;要想使这种民族尚武精神发挥巨大的效能,必须使民众了解民族解放战争的意义,自觉行动起来参加战争才行。另外,他既反对消极抗日思想又不盲目乐观, “单靠政府手中所有的一点飞机、大炮、坦克车来对日作战,不啻以卵击石。唯有全国广大民众无束缚的自由组织起来,活跃起来,武装起来,敌人便无法摧毁这到处蜂起的几千万武装民众,这几千万武装民众之游击战的洪流,不但使正规军的补充不成问题,并且还有大量的游击队,辅助正规军作战,这才是人力的全国动员。这种全民尚武抗战,不仅为政府正规军的有力反攻提供了准备机会,并且使敌人已经占领的地方,一夕数惊,不能统治,敌人越深入,占领的地方越扩大,它们的危险便越厉害。”《准备战败后的对日抗战》陈独秀认为,在当时中国社会背景下获得战争最后胜利的前提是积极主张全民尚武救国,而且获得最后胜利的把握在于“持久战”。这种坚持“持久战”的观点是在统筹分析当时战争的情景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提出的独到见解。他认为“日本对中国作战,利用飞机大炮,速战速决,尽可能的不使战争范围扩大;中国对日战争,利在发动全国民众蜂起参加,持久抗战,尽可能的使战争范围扩大,以消耗敌人军力和财力”E6] 82。“全民尚武救国”及“持久战”的思想路线与毛泽东发动群众、依托群众实施全民尚武救国的思想和举措是非常相吻合的,中国民族战争的实践证实了这种全民尚武救国思想和策略的正确性。

  3 陈独秀尚武思想的实践及影响陈独秀尚武思想的实践及影响主要反映在拒俄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及抗日战争时期。1903年,面对俄国毫无信用的侵略行径,陈独秀毅然在东京加入了“拒俄义勇队”。该组织可视为一个准军事组织,主要以磨练意志与锻炼体魄为宗旨。高举尚武救国大旗的陈独秀参加了行军、军操、刺杀、射击、越野等多项军事体育训练。1905年的岳王会是当时陈独秀所发起的重要的尚武实践组织之一,该组织目的是在清政府的新军中发展成员,培养反帝反封建革命力量,等待时机成熟,发动武装斗争。陈独秀倡导“办团练兵”,要求人会成员接受队列、刺杀、射击等西方近代军事体育训练。

  因此,岳王会可称得上是军界革命运动的先锋。

  陈独秀尚武救国实践的举措看似微不足道,其实也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力量成为15t后革命力量发展壮大的重要源头,这些留学生的尚武救国创举不仅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而且也为国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同时,这些小股尚武组织的频繁斗争不仅阻碍了敌人作战计划的顺利实施,也为国家正规部队赢得了充裕的准备时间,这一组织还为后期革命运动培养了大量的军事人才。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以《新青年》为阵地,率先扛起“民主”与“科学”两面斗争大旗。

  他以科学、民主作武器, “利刃断铁,快刀理麻”,“决不作牵就依违之想”。陈独秀主撰的《新青年》具有前所未有的坚决地彻底地反封建的革命精神l,“犹如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不仅发现自己是青年,而且又粗略的认识了自己的时代,一些青年逐渐地以至于突然地,打碎了身上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在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际,陈独秀在“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传播尚武救国精神,激发广大青年勇于投入救国革命之列,在此思想的影响下,广大青年群众逐渐打开被封建思想所久困的牢笼。毛泽东就此赞陈独秀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他的尚武救国思想及其实践在广大青年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抗日斗争时期,陈独秀对一些不懂“国家观”的人士进行了深刻的批驳,他认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我们不能看作南京政府和东京政府的战争,而是被侵略的中国人民对于侵略的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全国人民都应该拿出力量来援助抗Et战争。” 这种依托群众、解放思想、全民抗战的理念十分符合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及战事发展需求。

  本文是由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