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699资源库
咨询热线:18957164695 客服在线时间:08:30~22:30(节假日不休息) 投稿邮箱:tougao@lw699.cn 在线投稿:非工作时间点此在线提交您的稿件

教育论文论中高职衔接贯通模式研究

时间:2014-09-15 15:58来源:作者:点击:
  一 依托职教集团实施中高职衔接贯通模式的背景及意义
 
  (一) 中高职教育贯通的实施背景随着我国支持和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对于职业教育的模式更新工作也逐步落实,从国家层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并将“支持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和“以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列为“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上海同济大学于1997年率先成立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对象为高中应届毕业生和专业大类对口的中等职业院校、中专院校、技术学校学生(俗称“三校生”)进行培养,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暴露了许多问题。首先,生源情况明显不同。普通高中毕业生与“三校生”之间在文化素养、知识结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差异,而同样或近似的培养计划无法满足两类学生的全面成长。其次,在课程设置上,由于专业课程学习中“三校生”基础强于普通高中毕业生,而在英语、高等数学等公共课程学习中普通高中毕业生基础明显强于“三校生”,因此,整齐划一的课程标准明显不适应学生的综合发展。针对这两大问题,教育管理部门和研究界开始探索一条规避缺陷,谋求共赢的新途径和新模式,由此,中高职贯通式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二)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与职教集团办学相结合的必要性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连接,进行贯通式培养,提高职业人才的专业技术能力与人文科学素养,已经成为当前职业院校提高办学质量与学生综合技能的关键。以江苏省为例,在过去的十年里,江苏省曾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高等职业学院之问实行过“3+3”模式,即中职学生完成3年中职院校学习后直接升人有合作协议的高职院校进行后3年的学习,六年后直接颁发高职院校学历证书。但是,这一实施过程较为独立,除两所学校所签订的贯通培养协议之外,并无其他软硬件支持,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独立实行的中高职贯通式的培养模式也显现出诸多问题。首先,执行贯通的两所院校相互独立不相统属,既没有相互延续的专业培养计划,又无共同的行业背景支持,学生的知识体系尚未能贯通,即使由一所中职院校直接升人另一所高职院校,前后间的学习缺乏连贯性,中、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有效性难以保障,教学质量更无从谈起;其次,学生一旦进入中职院校某一专业之后,便只能在之后的六年内学习所选专业,即便感觉自己对所学专业并不爱好或并不擅长,也不能自由选择所升人的高职院校和专业,由此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教育资源浪费。因此,为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近年来江苏省开始着力建立集团化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中、高职院校联合大型企业集团和相关行业协会,形成以行业为背景的职业教育集团,通过集团化的办学模式,进一步优化江苏省中高职教育的贯通,提升学生培养与企业用人之间的衔接度,在集团内部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体化。
 
  二 以江苏纺织服装职业教育集团为例看职教集团办学的现状与经验
 
  (一) 江苏纺织服装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现状作者所在单位为江苏纺织服装职业教育集团成员之一,该职教集团组建于2006年8月,是以人才培养和科研开发为纽带,由省内纺织、服装类职业教育院校、企事业单位以及职业培训机构按照平等原则组成。集团成员现有5所高等职业院校、l4所中等职业学校、l5家大中型企业。集团自组建以来,通过教学管理工作委员会、产学研工作委员会、职业培训与就业工作委员会等工作机构的通力合作,积极探索院校与企业在教学、科研、生产等方面资源优势的集成与整合,共创共赢局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集团成立七年以来,在推进校企合作过程中先后探索了多种途径,力图在校企合作中共谋发展,在共同发展中实现深度合作。七年来,集团充分利用了所含高职院校的科技开发和人才优势,不断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其中,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苏晶阳集团合作成立了“江苏省服装设计研究中心研发基地”,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原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苏悦达家纺有限公司先后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订立了校企合作计划,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与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签订了“全自动柔性制造生产线协议”
 
  等,这些措施在帮助江苏省纺织企业提升员工队伍素质和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培育自主品牌和开发新产品的同时,提高了所辖中、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地区企业形成了以质量、创新和快速反应为主体的企业竞争优势,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同时也使得集团内各中高职院校取得全面稳定发展。
 
  (二) 江苏纺织服装liP,业教育集团办学的优势1 校企联合办学优势江苏纺织服装职业教育集团在运作中最大的优势在于整合地方纺织职业教育单位,并将其与相关纺织行业用人单位相连结,既优化了江苏地区纺织行业的人才配比,又使得当前处于相对冷门的职业院校纺织专业毕业生源得到对口的安置。因此,从江苏纺织服装职业教育集  团近年来的发展中能够看出,依托行业资源实施的校企合作办学主要有两大优势:首先,对于中高职院校来讲,校企合作有利于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及其适用性。学生在校期间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订单培养,无论在技术、制度还是文化上,都促使学生能够快速地融人企业之中,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强化了对企业和行业的认同感,在未来的就业中占尽先机。同时,对于用人企业来讲,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更好地发现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技术人才,为企业进行人才输送、技术输送、文化输送、创意输送和活力输送提供了有效途径。此外,企业利用学校的人才优势、技术力量,改进生产技术、提升产品档次、创建自主品牌,对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总体上讲,职教集团办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校与企业,培养单位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推进双方的共赢发展。
 
  2 中高职贯通模式保障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最显著优势在于能够通过一个统一的机构将学校、企业与行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职业教育氛围。尤其是对于纺织行业来讲,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人们对于纺织类专业的认同度不高,很多学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不愿考虑纺织类专业,原因在于学生今后的就业可能成为问题。与此相反,很多纺织类用人单位却面临着专业纺织类人才短缺的困境。因此,利用职教集团进行集团化办学,能够为校企联合提供一个广泛的平台,使校企联合范围更广、合作时间更长、内容更为丰富、程度更加深人。江苏是一个纺织业大省,“十一五”期间江苏的纺织业已经率先迈人万亿产业行列,2010年,江苏省纺织服装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 521亿元,较“十五”期末翻了一番,而“十二五”期间,江苏省作为东部发达省份,拟将纺织服装业发展为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而这一目标的达成对纺织行业的人才配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江苏纺织服装职业教育集团依托行业资源办学,并将纺织职业教育不断带入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其集团化的优势使得中职教育不断向高职教育延伸,所有中、高职院校被收纳入一个统一机构的统筹管理之中,中职学生毕业后能够在集团所辖的所有高职院校的所有相关专业中进行任意选择,为中高职贯通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同时,集团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实习与实训机会,学生能够依靠集团提供的平台亲临工作现场,从而使自身的职业能力得到质的突破。
 
  (三) 职教集团化办学的中高职贯通模式中存在的问题1 外部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职教集团的发展教育部门虽一再发文强调鼓励有条件的高职院校与对口企业问,高职院校之间加强合作,组建起具有专业特色和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集团。但是,对于具体的职教集团形成和运作规划,江苏省内目前并无明确的要求,这一情况使得职业教育集团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最为明显的是职教集团的身份定位不够明确,目前只能作为一种非正式的组织事实存在,接受江苏省教育厅和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的工作指导。身份非官方化,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职教集团在介人或从事某些活动时合法性不足,有些时候只能以牵头学校的名义组织相关事宜,而集团经费也以会员单位的会费和社会捐助为主,仅有部分项目实施时会得到政府拨款,经费落实颇显困难。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指导,当前职教集团在宏观决策、统筹协调方面依旧存在较大的盲目性。职业教育集团化运作当前尚属于新生事物,正处于自行组织发展阶段,一旦政策出现变动,则会直接影响职教集团的正常运作。
 
  2 集团内部的机制建设仍有欠缺,贯通过程中的互利互惠机制有待健全江苏纺织服装职业教育集团虽已建立起较为科学完善的管理运行体制,但集团内部的各成员间互利机制尚有待完善。在六条成员权力中,只是简单地提到“优先享用纺织服装职教集团内各种职业教育资源;享受行政部门给予纺织服装职教集团的优惠政策”、“有权使用江苏纺  织服装职教集团的统一标志和品牌,并可以集团的名义开展有关活动”,但对于具体的参与细节,尚无明确的规定,由此造成了不同成员问参与集团工作的动力和投入程度各不相同。中职院校在中高职贯通过程中的积极性较高,原因在于学生的升学流向明确,能够为其吸引更多的生源,而高职院校的积极性略显不足,原因在于其一般认为普通高中毕业生群体的进入能够为其提供更多的优秀生源。由于职教集团组织结构松散、企业主体地位缺失等原因,企业往往是被动开展校企合作。有直接对口专业或人才需求的合作企业出于自身人力资源储备与技术应用开发层面的考虑,积极性普遍较高,而其它合作企业往往只将其作为一种社会责任或一种公益性帮助,有合作之名而无合作之实。因此,当前江苏纺织服装职教集团的发展应当继续着眼于自身制度建构的有效完善,对自身地位和作用进行准确定位,细化成员的诸项权力与义务,找准校企合作中各方利益的结合点,以便更好地在中高职贯通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 继续推进集团化办学,促进中高职贯通的建议针对当前江苏纺织服装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现状,继续推行集团化办学以进一步促进中高职教育贯通,笔者有如下四点建议。首先,集团方应当更新办学理念,及时寻求政策支持。
 
  当前环境下,中高职贯通工作的实施对于提高江苏省纺织业人才培养力度,提升专业人才素质,进而优化整个行业人力资源配置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执行中高职贯通行为,同时不断地寻求政策倾斜,如明确自身政策定位,尽快为当前的中、高职院校合作对接寻求立法保护,尽量将以往集团成员之间的契约联结以立法形式进行固定。具体来讲,作为集团方应努力将自身办学纳入到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之中,即明确自身的法律属性及各成员的权力与义务,从而为中高职贯通的继续深入提供法律和组织保障;第二,集团内参与中高职贯通的各方应当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对贯通课程进行整体设计。集团内具有合作关系的中、高职院校间应当建立起相互衔接的培养计划体系,由两校的专业负责人连同合作企业共同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由此避免以往存在的课程设计重复、知识面过窄或过散、与企业实际应用相距过远等情况,使学生的培养更具科学性。以集团化办学为依托,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中高职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在培养计划、课程体系、教学资源等方面达到更好的衔接性;第三,应当不断加强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成立中、高职院校负责人共同参与的教学管理委员会。通过教学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使专业教师能够在中、高职院校间进行自由流通,企业技术骨干与学校教师之间进行定期轮岗,从而真正建立起一支既掌握中高职教学规律,又熟悉企业实际生产与管理的“双师”队伍;第四,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建立统一的教学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对两个层级的院校进行统一管理,对教学计划进行全面统筹,对教学质量进行全程监控,从而使贯通式培养模式下的人才质量得以保证。
 
  本文是由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