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699资源库
咨询热线:18957164695 客服在线时间:08:30~22:30(节假日不休息) 投稿邮箱:tougao@lw699.cn 在线投稿:非工作时间点此在线提交您的稿件

文化批评视域下的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探析

时间:2014-11-10 16:29来源:作者:点击:
  文化批评对文学解析的贡献文化批评是近期在国内文学界流行的一种文学研究范式。作为文学文本解读分析的一种研究模式,文化批评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欧洲启蒙运动时期。但直到20世纪才被英国文化学者F.R.利维斯和马克思主义批评家雷蒙德·威廉斯着力发展。2O世纪60、70年代,文化批评并没有在美国文化界引起学者们的注意,而是先引起了后现代人类学家的关注,他们认为通过文化批评可以了解异文化,帮助反省自我的文化模式,从而瓦解人们固有的常识偏见,促使我们重新反省自己想当然的某些观念。直到80年代,文化批评才又被重新发现,并进入到学术理论的前沿。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教授Wilfred L.Guerin等认为,文化批评打破了传统的文学批评的束缚,着重关注文学作品中体现的政治学批判性立场,且淡化了高雅与通俗的区分,突出了通俗与平凡文化元素的重要意义。从这一点上来讲,文学的经典性则被重新质疑。
 
  20世纪80年代末,西方文化批评的理论被引入我国。国内学者认为,“无论是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还是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尽管他们的理论构建各有特点,但都是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基础上,那就是把文学当作一个独立封闭、自给自足的符号化的客观存在物,并由此将文学批评的视点限定在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形式、内部结构上的考察。” 这个观点代表性地指出了当代各种文学文本研究模式的局限性这种文化现象对人文学者提出了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而从文化角度来讨论和解答这一系列问题,无疑适应了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界发展的需要。文化批评把文学研究从文本解读指向文化阐释。通常意义上说,文化指的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再确切地讲,文化主要包括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我国文学论专家高旭东教授认为:“文学文化学是研究文学和文化关系的一门学科,它通过研究文学现象来揭示文化底蕴,或者从文化的高度对文学现象寻根究底,从而成为一门介乎文艺学和文化学之间的边缘性学科。” 有学者进一步总结指出:“狭义的文化批评是指将文化研究的政治学旨趣、跨学科方法和批判性精神应用于文学领域的一种批评模式。”l4 而广义上的文化批评则普遍指二战后从英国起源,后辐射到欧美,从思想、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综合研究的一种学术思潮。由此可见,文化批评比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批评有了更大的突破。尽管文化批评尚未在学术界形成一个固定统一的定义,但并不是说它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果从文化批评的本质特征着眼,还是能够深入把握的。无论是作为一种学术观念,还是作为一种研究手段,文化批评都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进行文学文本解析研究的。
 
  而笔者则认为,文化批评理论本质上就是从政治角度及当代的社会文化出发,而重点是从历史角度人手,来研究文本内容为什么会被这样处理的一种文学研究模式。由此可以说,从文化批评的角度分析研究文学文本,能更深一层地帮助我们解读文学作品。
 
  二、从文化批评角度解读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本文认为中国人文学者应该从本土体验出发,从当代中国女性性别视域对西方女性文学领域进行系统化研究。从本质特征来讲,所谓的女性文学就是以女性作家为主要创作者,其作品主要讲述女性生活体验的文学创作。而19世纪在英国文坛崛起的一批女性作家则把女性文学推向了第一个辉煌创造期。这是有其深厚的历史原因的。l9世纪的英国是一个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充满巨大深刻变化的时代。特别是1832年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得到实质性的确认。这种特定的政治社会形势,直接影响了英国的文学创作领域。这一时期创作的主题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不但具有浪漫主义的热情,而且还有批判现实主义的深沉。资本主义倡导的追求自由平等的民主诉求,尤其促进了英国女性文学的突发式井喷发展。女性拿起笔,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争取与男性进行平等对话。
 
  这一段时间的文学作品为女性在社会地位中的崛起争取了一席之地。19世纪的女性作家们已不再热衷于17世纪流行的经典诗歌形式,而是吸收了18世纪现实主义传统,采用了小说体裁对女性的日常生活细节和独特的内心情感进行描述。这些女作家们对小说体裁的熟练驾驭对于后世作家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年来尽管人们对于这些作品从不同理论和不同角度进行了的研究与解读,但是从文化批评的视角来探析这些经典作品还处于初级阶段。
 
  19世纪的英国文学经历了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过渡和发展,且产生了多位女作家,从简·奥斯汀、玛利·雪莱、勃朗宁夫人、盖斯凯尔夫人、勃朗特姐妹到乔治·艾略特都堪称英国女性文学史上很有影响的作家。但实际上,在当时仍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只有简·奥斯丁、勃朗特三姐妹和艾略特被当时的出版评论界和公众社会所接受。即使这样,在公众的心目中,这些女作家们仍往往被作为女人来评论,而不是仅仅被认为是作家。因此,这些女作家本身的行为是否符合当时社会对女性的规范,遭到某些敌对作家和男人的质疑。这些困扰在她们的作品中也得到了反映。
 
  从文化批评的角度分析,虽然19世纪的女性文学带有明显的觉醒意识,但我们不能否认她们作品中呈现出的偏传统倾向,可以说,她们的女性独立意识并不是很彻底。女性作家们为 自己的作品可以被读者认可,在作品中会惩戒言行举止不合乎当时社会道德规范的女性。简·奥斯汀(1775—1817)是那个时代女性意识觉醒的引领者,她一生有6部作品:《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
 
  《诺桑觉寺》和《劝导》。奥斯汀生活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依靠遗产,她可以过着当时社会中等阶层妇女的悠闲生活,受到所处历史局限性的影响,家庭和婚姻是那个时代女性作家们最关注的话题。简·奥斯汀在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塑造的女主角具有其两面性。一方面,伊丽莎白的自我坚持和追求对西方  女权主义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另一方面,奥斯丁由于本身的局限性,并没有过高地抬高女性。而伊丽莎白作为女性,身上的一些弱点正是反映了简·奥斯汀女性独立意识的不彻底性。作品中伊丽莎白听信了不良之徒的片面之词,造成对外表冷酷而内心正直公正的达西的误解,自以为是的偏见差点让她失去珍贵的姻缘。可见简·奥斯丁在塑造伊丽莎白聪敏机智性格的时候也着意刻画了她偏感性、自大的一面。可以看出,女作家在创作中有目的地展现出违反女性品德规范的女性角色会给感情生活带来严重伤害。当时的男性作家们却偏执于这些弱点是女性与生俱来的。奥斯丁借伊丽莎白角色的塑造表达了女性身上具有同男人一样的理性力量的观点。有学者指出,“19世纪的英国奥斯丁及勃朗特姐妹笔下的女性意识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只是在家庭及经济领域内谈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还没有能从社会领域或者政治参与领域等更高层面上来拓展女性觉醒意识。
 
  从此将女性意识实现了社会化的突破,为女性实现自身价值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奥斯丁生活的时代到处充斥着男权主义色彩,女性依附于男性,没有什么社会地位,没有独立的人格尊严。即使简和男主人公宾利相互爱慕,但主动权则完全掌握在宾利的手上。如果宾利不娶她,她也是毫无办法。女性对男性的这种顺从是传统习俗和男权意识在女性思想中的渗透。奥斯丁虽然提出了新的爱情婚姻观念,即女性要摆脱买卖为基础的婚姻模式,幸福的婚姻要以爱情为基础。但奥斯丁并没有找出造成女性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即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女性要获得自己经济独立的地位。
 
  l9世纪英国女作家中的另一个代表作家便是夏洛蒂·勃朗特。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是l9世纪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女作家,现代英国杰出的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一生写了4部小说:《教师》《简·爱》《谢利》和《维莱特》。她的成名作《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亲切感人,主要突出了女主角的自爱反叛的独立精神,但却不能否认作品中明显带有诡秘写法的印记。而笔者认为这种写法是有其深意的。《简·爱》中存有一些密闭空间意象的描写,例如神秘的古城堡、女用面纱和服饰、镜子、油画、雕塑、上锁的抽屉、古老的衣柜、保险箱等等。本文认为这些隐蔽的意象描写实际上反映了女性作家自身孤苦、无依无靠的心理感受。我们能从作品中读出作者既想改变命运,又从潜意识里服从男权文化对女性价值判断的矛盾心理。小说中另一个反映作者意识局限性的人物形象就是对男主人公罗切斯特原配妻子的塑造。笔者认为其实这位女性恰恰是反抗男权社会压迫的最强烈的诉求者,但作家却赋予这一反叛者扭曲的形象。这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作者对男权文化的认同,如果逾越了男性眼中女性存在的价值就是世人眼里的另类。这种潜意识的书写特点体现了女性作家群体独立意识的不坚定性。
 
  到了19世纪后期,女性作家们终于不能再忍受男权社会中的无形之中却令人窒息的压迫,开始进一步寻找自己的女性独立身份以及女人作为人的价值。
 
  女性意识到必须寻求自己的社会价值和地位,而这个过程是艰难漫长的。乔治·爱略特(1819—1880)正是基于此开始对以往女性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进行反思。但在自我追求摸索的过程中,又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即伴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出现了“女性男性化”的倾向。这些女性作家们发现,即使女人已经具有反叛意识,但在仍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里,她们找不到女性确立自己地位的现成途径。因为所有的价值、观念体系都是为男性而建立和服务的。为了追求拥有与男性完全平等的地位,当时的女作家便片面地要求女性应该具有同男性一样的特质。
 
  实际上这恰恰是否认了女性自身的独特存在,一味追求别人则意味着是失去自我。可见,爱略特的这种思想认识水平还是受限于她所处的时代的。这些杰出的英国女性作家虽然肯定了爱情必须建立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平等,并且塑造的女主人公们从意识上开始觉醒反思自我的社会存在价值,但在行为上仍恪守着社会风俗秩序,显示了她们独立意识的不彻底性。
 
  三、结语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无论什么年代,文学作品必然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和写照。我们要探索19世纪女性文学开始繁荣的原因,只能从作家所处的社会与时代去寻找答案。虽然19世纪的女性作家在追求自我独立意识的道路上走得并不远,但我们都不能否认,她们在这方面所做的卓越探索。
 
  我们可以看出女性意识被男性文化主宰的时间太长导致女性要想形成自己的声音,必定要经历一段很长的时间才能跳出主流文学模式的束缚。这些女性作家们只有做到无论是从主观意识还是潜意识都能遵从女性本能,才能实现女性文学的自我彻底解放。
 
  本文是由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