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699资源库
咨询热线:18957164695 客服在线时间:08:30~22:30(节假日不休息) 投稿邮箱:tougao@lw699.cn 在线投稿:非工作时间点此在线提交您的稿件

地质论评2016年最新征稿要求

时间:2015-12-14 12:24来源:作者:点击:
《地质论评》、《地质学报》是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地质科学学术刊物。《地质论评》主要登载各种探讨、争鸣、评述类论文和新技术、新方法论文。《地质学报》反映地质科学各分支学科及边缘学科中最新、最高水平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研究成果。《地质学报》(中文版)和《地质学报》(英文版)分别独立刊载论文。自2001年起,《地质学报》(中文版)和《地质论评》均改版为大16开(210 mm×297 mm)。《地质论评》和《地质学报(英文版)》为双月刊;2006年起,《地质学报》(中文版)改为月刊。《地质论评》2014年起每期页码增加至236页。1《地质学报》、《地质论评》编辑部与作者的约定
     (1) 作者应对所投稿件拥有无可争议的著作权。作者应保证稿件没有一稿多投:投稿我刊之前未投给任何其他期刊,或虽曾投给其他期刊,但已被拒绝刊用。投稿我刊起的90日内,不要再投给任何其他期刊,除非收到我刊拒稿信息。作者必须保证我刊的首发权:在我刊刊出之前(我刊自收到您的稿件到正式发表,一般需要6~10个月;若稿件特殊,需在更短的时间内见刊,请与编辑部联系)不得以任何文种在任何国家或地区以任何形式发表(但可以在学术交流会上口头交流并可向学术交流会提供不超过1000字 的摘要)。稿件一旦被本刊录用,作者即将论文整体及附属于论文的图、表等可许可使用的著作权——包括但不限于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汇 编权和上述权利的许可使用权转交本刊。许可期限为论文著作权的法定保护期为限,许可地域范围为全世界。作者依著作权法行使上述权利,或向第三方转让上述权 利时,不得损害本刊利益(例如,汇编入其他论文集时,可以去掉本刊的刊头、书眉等,并可作文字、图件和版式等修改,但必须注明曾在本刊刊出,并注明刊载的 卷、期、页码和责任编辑等信息)。
     (2)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国内外多家、多文种文献索引、文摘、全文数据库和出版网站收录,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将在我刊刊出时一次性给付。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第三方摘录、索引,或不同意被网刊收录、传播,请在来稿时声明。
      (3) 为了更高效率地办刊,《地质论评》、 《地质学报》、《地质学报(英文版)》开通了网上投稿、审稿、稿件处理状况查询系统。本系统中,作者可以网上投稿、查询稿件处理进度,专家可以网上审稿。《地质论评》的网址为: http://www.geojournals.cn/georev。 《地质学报》中文版的网址为:http://www.geojournals.cn/dzxb。《地质学报(英文版)》的网址为:http://www.geojournals.cn/dzxben。作者投稿时请自留底稿。
      (4) 考虑只有极少数作者和专家尚不方便在线投稿、在线审稿,《地质论评》编辑部建议,为了审稿等方便快捷,请您尽量将稿件投送至网上系统中。但《地质论评》仍将接收极少数资深专家的email赐稿(请发至georeview@cags.ac.cn或编辑的个人邮箱)。《地质学报》中、英文版均只接受网上系统投稿。请将文、图、表放入同一个Microsoft Word 文件或制作一份PDF文件,大小不宜超过15 M,最好小于10M(送审稿中可插入分辨率较低的图件,接收后再提供高分辨率的图件供印刷用),若为PDF文件,须同时提交一份可供批注的文本文件。
      (5) Email 投稿的被接收与否以编辑部网上回信为准(请注意,我们收到您的email赐稿时一定会给您一个明确的收妥并进入审稿程序的答覆,若您未收到明确答覆或只收到自动回覆,请继续联系。对于较大附件的投稿,最好在投稿email之外同时发送一个不带附件的email, 因为较大附件的邮件常会在途中丢失)。
      (6) 编辑部承诺一般在90日内给出刊用与否的通知。 作者在90日内未收到退稿通知时不应将稿件另投他刊,否则视为一稿多投。对一稿多投的稿件,本刊无条件弃用;对其作者及其所在团队,编辑部保留有关权利。
      (7) 对决定录用的稿件,作者应根据编辑部提供的修改意见修改后,向编辑部提交论文全文和图件的全部电子文件。《地质论评》和《地质学报》(中文版)录用的稿件将用方正系统排版印刷,作者提供Microsoft Word文件即可,若提供其他系统的文件也可以,请在原系统文件之外再拷贝一份纯文本文件。《地质学报》(英文版)则以 Microsoft Word排版为好。所有图件必须提供单独的600 dpi的TIF格式文件,彩色图件请用CMKY模式(压缩后发送)。若为CorealDraw编辑的图件, 请同时提供,编辑部可代为修改;若为其他制图系统编辑的文件,则不要提供。
      (8) 稿件文责自负,若作实质性修改,须征得作者同意。
2 对投稿内容的要求
     (1) 题目:文章标题要力求精炼、准确,一般不超过25个汉字。
     (2) 作者:作者署名及署名顺序由作者自行确定,每一位作者应是文章真正的著作权人。
     (3) 作者单位:是作者完成本文时的所在单位,请用全称,并注明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
     (4) 内容提要:一般应写成报道性文摘,交代清楚论文的目的、方法、主要证据、结果和结论等。但综述、评论性论文可写成指示性文摘。
     (5) 关键词:必须是意义明确的术语,鉴于地质学论文的特点,关键词应选取能准确反映研究方向、研究领域及研究地点的词。
     (6) 引言:本刊不标“引言”字样,但必须有引言节,交代清楚本文(研究)的目的,简要介绍本文研究领域的研究历史、现状、存在问题;本文的方法、目标及创新之处等。
      (7) 正文:一般应有地质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结论等几个部分。
     (8) 图和表: 为了使论文清晰明了,应多用图和表。注意,首次发表的测试数据必须列表给出,不得以图代替。凡涉及国界的图件必须绘制在地图出版社公开出版的最新地理底图上。设计图的宽度时应优先选择以下3个尺寸:80mm(单栏)、168mm(通栏)、240mm(卧排),最大尺寸为168mm×240mm。坐标图纵轴的标注置于纵轴之左,平行纵轴,字头朝左、居中放;若右侧是另一刻度纵轴,则标注放右纵轴之右,字头仍朝左,居中。横轴标注放横轴之下,居中。顶线为另一刻度横轴时,标注放顶线之上,居中,字头向上。图、表应有名称以及相应英文,图例注释应有相应英文。
     (9)致谢:组织创作、为创作提供帮助或咨询的人和单位可在谢语中表达。
     (10) 参考文献:本刊采用著者—年制。在正文中的引用有两种方式:一是,作者名作为正文的一部分,后紧跟圆括号,括号内标明文献形成年代。例:“黄汲清(1984)指出……”;“李春昱等(1980)认为……”;Smith等(1990,1992,1996)研究表明……”; Иванов等(1999)指出……”。二是在所引述内容之后,在圆括号中列出第一作者(多作者时加相应文种的”等“字,如英文的et al.,俄文的и др.)和年代,例:“(李四光,1945)”、“(黄汲清,1978,1984;黄汲清等,1983;Смирнов,1986; 李春昱,1959;李春昱等,1980;Smith et al.,1990,1992,1996;Иванов и др., 1999)” (同时列出多篇文献时,次序一般按年代先后)。
      文后参考文献表, 所有文献均放在“参考文献/References” 标题之下。文种按中文、日文、西文、俄文、其他文排列。中文按第一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第一作者相同的按年代先后排列。其他文均按各自第一作者 姓名字母顺序排列。西文书名、刊名的所有实词首字母必须大写,但文章的题目只有全题目的第一个字母和专有名词的首字母大写。
      按著作权法和国际惯例,所有作者均必须列全,请列出全部作者。但:专著可按原书封面样式给出;引论文集中的某篇论文,指明主编一人即可(“见: XXX,等. 主编.”)。
      引用博士或硕士、学士学位论文,请注意在论文题目之后(即次要责任人的位置),加上: “导师:XXX”。
      引用译著,作者名按译著出版时的文种(中文或原文),年代按译著出版年代,请注意在译著题目之后(即次要责任人的位置),注明译者: “XXX,YYY,ZZZ. 译”。
      例: 伊万诺夫 C C,斯米尔诺夫 И B. 1980. 苏联XXXX. 张三,李四. 译. 王五. 校. 北京:地质出版社, 1~199.
      每条文献的列出格式请参照我刊2001年以来的文章。《地质论评》拟自2016年第1期起恢复中文文献的英文翻译。集中置于前述文献之后。引用华人的西文文章时,应在正文中的引用处和参考文献表中均尽量将作者的姓、名均全拼,即除非原著发表时,作者的名就未能全拼。姓在前,名在后。因为绝大多数华人都有太多的同姓者,如Zhang(张、章、仉)、Li (李、厉、黎)、Wang (王、汪)、Liu(刘、柳)、Wu(吴、乌、伍、武、毋、巫、邬、舞)、Yan (严、言、燕、颜、阎、闫、晏、闫、鄢)。仅以姓和名缩写,往往无法明白作者是哪一位。华人文章的英译也请将姓和名均全拼给出。
    (11)注释:引用非公开出版物时,文中以作者名后加上角标阴圈码标注,在文后单列注释一栏,格式同参考文献。博士或硕士、学士学位论文,作为公开出版物列入参考文献中。
     (12)英文摘要:在《地质论评》和《地质学报》(中文版)上发表的论文必须提交英文摘要,包括题名、作者、作者单位、内容提要和关键词。作者和作者单位均应为全名,内容提要与相应中文摘要一致,也可以更为详细。
     (13) 作者简介: 主要介绍作者的学术经历,自1998年起增加了电话、电子信箱、传真等,以方便读者与作者直接联系,请尽量提供。家庭电话和手机可提供给编辑部,以便编审过程中联系。
    (14) 图版:现在,图版一般均按图处理,直接插入正文内,不再制成图版。作为图处理时,各子图的编号用小写拉丁字母,且加圆括号。
3 其他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