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699资源库
咨询热线:18957164695 客服在线时间:08:30~22:30(节假日不休息) 投稿邮箱:tougao@lw699.cn 在线投稿:非工作时间点此在线提交您的稿件

总体推进贵州省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思考

时间:2013-12-17 14:02来源:作者:点击:

  一、一个核心

  围绕一个核心,即围绕到2020年,贵州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度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一是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就业和增收潜力,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推进一乡一品、一村一特的发展,不断拓展农业内部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二是不断壮大县域经济,促使资金、人才和项目向中小城镇转移,为形成合理的经济布局和农村人口就地就近转移创造条件。三是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为农民外出就业提供服务。提高对农民工外出经商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强保障农民工在劳动合同、工资保障、职业安全、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为农民工家庭提供子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基本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服务。四是加大扶贫开发,在己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础上,采取"三种扶贫方式"、着力解决贫困群众"三个基本问题'人抓好扶贫开发"三个重点工作",按照先难后易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向目标推进。

  二、两个巨轮

  推进两个巨轮,即工业化、城镇化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进步的两个巨轮,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是壮大贵州省总体经济实力,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基本途径。贵州省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完善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大力培养引进创新入才,认真实施省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资金要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现代产

  业体系,推进行业整合和重大项目建设,组建一批煤电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着力打造黔中煤磷化工产业区和黔北煤化工、西部煤化工产业带。支持中烟(贵州)工业公司加快技术改造,实现由烟草大省向烟草强省转变。推进工程技术化、原料专用化、营销国际化,支持茅台酒厂(集团)又好又快发展。做大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二是关于城镇化,近年来,贵州省城市化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与全国和西部比,仍比较落后,且差距呈逐年拉大的趋势。目前,贵州省城市化落后全国平均水平15年。要加强城市规划,以规划l引领 城市发展。要抓好路网建设,不断扩大城市规模。加快贵阳城市经济圈的建设步伐。同时根据地域分布、交通条件和现有基础,整合经济资源和行政资源,加快把遵义市、六盘水市、安顺市培育成为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大城市,积极发展都匀、凯里、兴义、铜仁、毕节等中等城市。

  三、三大部署

  三大部署,即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诲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一是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贵州农村基础关键在水,其次在路,然后是地。全面加强农村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把水利建设放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改革水利管理体制,实现大、中、小水利统筹协调发展,进一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加快建立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机制,切实解决重建轻管的问题。土地权益是农民最重要的权益,要围绕明晰农村产权制度,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权,保持农村承包关系长久不变:让农民有地种,做到手中有地、心中不慌;推动农地的市场化流转。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依托贵州省农村优势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农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提高种植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提高特色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和生产效益,注重发展茶产业、中药材产业和草食畜牧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产业和能够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乡村旅游,力求在农业的精细化、集约化程度和循环利用上取得新的突破。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改革的目的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的成果,就是要在农村教育、科技、卫生、社保等方面进行改革,尤其是要在探索建立健全社会养老、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救济求助等制度改革上下功夫。通过在以上重点领域的改革,就是要走出一条具有贵州山区特色的"三农"改革发展道路,最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新格局。

  四、四个注重

  四个注重,即注重以人为本,各项政策以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各项政策要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结构、布局、配置不断优化;注重优化发展,产业政策不仅要明确优先发展什么,限制和淘汰什么,而且要重视优先发展的产业、领域如何优先发展,即这些产业、领域如何走上科学发展轨道、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注重统筹配套,增强政策的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本文由整理撰写,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