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论文发表网 河南自考毕业论文 河南商专论文格式 国家级论文发表
在机体正常和异常免疫系统中,树突细胞(DC)是功能最为强大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PC),是触发免疫应答的核心因素,在正常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1,2]。有报道肿瘤细胞分泌的可溶性因子能够抑制DC的产生、分化和成熟,对肿瘤宿主DC的数量和功能缺陷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从而抑制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杀伤作用[3~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肿瘤细胞分泌的可溶性因子的一种,在肿瘤血管的生成中起着关键作用,其是否在机体的肿瘤免疫抑制中也起着关键的作用呢?本研究依据iRNA原理[8],以MCF7乳癌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在mRNA水平上关闭VEGF基因的表达,观察VEGF基因沉默前后肿瘤细胞分泌的上清液对DC功能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VEGF在肿瘤DC免疫抑制机制中的作用,为乳癌的临床治疗寻找新的靶点。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剂及引物 Lipofectamine 2000TM及TRIzol Reagent购自Invitrogen公司;AMV 逆转录试剂盒、兔抗VEGF多克隆抗体(sc507)、ECL发光试剂分别为美国Promega公司、Santa Cruz公司和北京普利莱公司产品;四甲基偶氮唑盐(MTT)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人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干扰素γ(IFNγ)的ELISA检测试剂盒均购自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粒细胞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购自Peprotech公司。Hoechst33258由碧云天生物试剂公司提供;所有引物均由上海生工公司合成。
1.1.2 细胞株 乳癌MCF7细胞株购自中国协和基础学院细胞中心。常规培养于含体积分数0.10的胎牛血清的RPMI 1640(PAA公司产品)培养液中,置于37 ℃、体积分数0.05的CO2饱和湿度的孵箱中培养传代。
1.2 小干扰RNA(siRNA)的设计合成
在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中获取人VEGF mRNA的全长序列(其序列号为:AB021221),结合设计软件和文献[9,10]报道,确定VEGF siRNA和阴性对照siRNA SCR(scramblesiRNA)序列分别为:5′GGAGUACCCUGAUGAGAUCUU3′(正义链),5′GAUCUCAUCAGGGUACUCCUU3′(反义链);5′GCGUAACGCGGGAAUUUACUU3′(正义链),5′GUAAAUUCCCGCGUUACGCUU3′(反义链)。上述两段siRNA序列均行BLAST比对检查以保证和其他基因没有同源性,并且对VEGF siRNA序列末端均进行甲基化修饰(黑斜体所示修饰位点),由上海吉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化学合成。
1.3 转染
根据Lipofectamine 2000TM试剂操作指南,采用通用型荧光标记的阴性对照siRNA 进行转染条件的优化。取对数生长期的MCF7细胞,调整细胞的密度,接种于12孔培养板,采用含体积分数0.10的血清(不含抗生素)的PRMZ 1640培养液培养,次日细胞贴壁后弃去旧培养液待转染。设立空白对照组、脂质体组、不同浓度(50、100、200 nmol/L)的siRNA组和siRNA SCR 转染组,siRNA与Lipofectamine 2000TM分别用适量不含血清和抗生素的RPMZ 1640稀释,5 min内将其混合,室温下静置20 min后加入细胞孔中,细胞置于培养箱常规培养,6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选择siRNA与Lipofectamine 2000TM最佳转染比例。
1.4 半定量 RTPCR 检测VEGF mRNA的水平
收集转染24 h细胞,按照Trizol试剂盒操作说明提取细胞总RNA, 所提RNA溶于50 μL无酶水中,Eppendorf核酸定量测定仪测定RNA浓度和纯度,并在8 g/L的琼脂糖凝胶上电泳,观察RNA完整性。将1 g总RNA在20 μL体系中行逆转录反应,取cDNA后续25 μL体系行PCR反应,并以无酶水作为阴性模板对照。PCR反应条件为:94 ℃预变性3 min, 94 ℃变性90 s,53 ℃退火1 min,72 ℃延伸90 s;33个循环后,72 ℃延伸7 min。VEGF上游引物序列:5′CCTTGCTGCTCTACCTCC3′,下游引物:5′AAATGCTTTCTCCGCTCT3′,扩增产物长序列为421 bp;内参照GAPDH上游引物序列:5′GAAGGTGAAGGTCGGAGTC3′,下游引物:5′GAAGATGGTGATGGGATTTC3′,扩增产物长为226 bp。PCR产物在20 g/L的琼脂糖凝胶上电泳,观察并拍照,并应用天能分析软件对条带进行吸光度(A)扫描,检测各组VEGF mRNA扩增产物与其对应的内参GAPDH mRNA扩增产物吸光度值,然后将AVEGF/AGAPDH的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1.5 Western blotting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
常规消化收集已转染48 h的细胞,用预冷的磷酸盐缓冲液(PBS)漂洗2次,弃上清,加入细胞裂解液[1 g/L十二烷基磺酸钠(SDS), 100 mg/L苯甲基磺酰氟(PMSF),体积分数0.01的NP40,5 g/L去氧胆酸钠,0.2 g/L 叠氮钠,1 mg/L抑蛋白酶肽(Aprotinin),150 mmol/L的NaCl以及50 mmol/L TrisHCl,pH 7.5] 冰上充分裂解,4 ℃、12 000 r/min离心5 min,收集上清液定量,取100 μg蛋白上样,在120 g/L的SDSPAGE上电泳, 蛋白充分分离后,转移到PVDF膜(Sigma 公司)上,于含50 g/L脱脂奶粉的封闭液中4 ℃过夜。VEGF一抗1∶300 稀释,室温孵育2 h, 二抗1∶2 000稀释,室温孵育1 h,ECL发光试剂对PVDF膜进行显色反应,X线下曝光、拍照。对条带行吸光度扫描,检测各组VEGF蛋白和内参βactin蛋白所对应条带吸光度值,将AVEGF/Aβactin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1.6 MCF7乳癌细胞培养上清液的制备和收集
传代培养MCF7乳癌细胞,用含体积分数0.10的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将细胞的密度调整为1×109/L,置于6孔板中,在37 ℃、饱和湿度、体积分数0.05的CO2环境下培养48 h,600 r/min 离心5 min,收集培养上清液,标记为sVEGF(对照);同样条件培养另一6孔板将细胞的密度调整为2×109/L,以100 nmol/L siRNA转染24 h后,培养液漂洗2次,去悬浮凋亡细胞后,换液,培养48 h收集培养上清液,标记为siRNAVEGF。
1.7 DC的体外培养
取正常人外周血,用PBS将抗凝血稀释1倍混匀,将淋巴细胞分层液(Ficoll)与稀释血液按体积比例1∶1混匀后,以2 000 r/min 离心25 min。用毛细吸管轻插至白膜层,沿管壁周缘吸出界面层细胞,移入另一无菌刻度离心管中,用5倍体积的PBS洗涤、离心,以1 500 r/min离心10 min,去上清液。重复洗涤3次,无血清RPMI 1640重悬细胞,调整细胞悬液密度为1×109/L。接种于24孔培养板,每孔1 mL。在37 ℃、饱和湿度、体积分数0.05的CO2环境下贴壁2 h,吸去未贴壁细胞, 以无血清RPMI 1640轻轻振荡洗涤1次(未贴壁细胞收集至另一培养瓶用于T细胞培养),再次贴壁2 h后,吸去上清,贴壁细胞以体积分数0.10的FCS RPMI 1640培养,分别以半量添加sVEGF为对照组,以半量添加siRNAVEGF为实验组,两组同时加入细胞因子GMCSF(100 μg/L)、IL4(10 μg/L),隔日半量换液,诱导至第6天加100 μg /L的TNFα刺激DC成熟,观察细胞变化,第8天后收获DC。
1.8 Hoechst33258 染色检测MCF7细胞凋亡
取对数生长期的MCF7细胞爬片过夜使其贴壁,转染VEGF siRNA 72 h后,吸净培养液,固定液(体积分数0.75的甲醇+体积分数0.25的冰醋酸)4 ℃固定10 min, PBS漂洗2次,加入5 mg/L Hoechst33258,37 ℃避光染色10 min,再次PBS漂洗后封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1.9 负载肿瘤抗原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制备
将DC体外培养的悬浮细胞置于37 ℃、饱和湿度、含体积分数0.05的CO2恒温培养箱内培养过夜,收集细胞于离心管中,以RPMI 1640洗涤,收集离心沉降细胞即为T前体细胞。用含有0.005 g/L的刀豆素A和2×105U/L IL2的RPMI 1640培养基重新悬浮,收集不黏附细胞,每2 d用含有2×105U/L IL2的RPMI 1640培养液换液,培养8 d以后获得T淋巴细胞。取1×106个对数生长期的MCF7细胞于液氮和37 ℃反复冻溶3次,制备肿瘤抗原(TAA)粗提物,实验组加入培养至第6天的DC,继续培养负载抗原48 h。将TAA致敏的DC与T淋巴细胞以1∶20的比例混合共培养2 d,收获悬浮T淋巴细胞,作为CTL。
1.10 MTT法检测树突细胞介导的CTL细胞的肿瘤杀伤效应
选用96孔培养板,每孔总液量200 μL,按效靶比(E/T)10∶1、25∶1及50∶1分别加入CTL和MCF7细胞。每个实验孔设2个复孔,每个效靶比分2组进行杀伤实验,每组设立3个复孔,于37 ℃、饱和湿度、体积分数0.05的CO2条件下将MCF7细胞培养18 h后,加入CTL。培养48 h,加5 g/L MTT每孔20 μL,孵育4 h,弃上清,每孔加DMSO 150 μL,振荡10 min,使结晶充分溶解,在酶联仪上570 nm 波长处测各孔吸光度(A)值,按下列公式计算杀伤效应。CTL杀伤效应=(实验组A值-靶细胞自然释放A值-效应细胞自然释放A值)/ (最大释放A值-靶细胞自然释放A值)×100%。
1.11 ELISA法检测IL12与IFNγ水平
利用ELISA法检测DC自分泌IL12水平,检测步骤按照说明书进行。将各组DC与正常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10∶1比例混合培养,72 h后收集培养清液,检测DC协同分泌IFNγ水平。
1.12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2.0及PPMS 1.5[7]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样本间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VEGF mRNA表达的变化
RTPCR检测结果显示,50 nmol/L的siRNAVEGF组、脂质体组、错义序列组VEGF 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100、 200 nmol/L的siRNAVEGF组VEGF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而100、200 nmol/L的siRNAVEGF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2.2 VEGF siRNA对MCF7细胞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果显示,100 nmol/L的VEGF siRNA 转染后,细胞VEGF基因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下调(图2)。而脂质体组和错义序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VEGF基因表达则无明显变化。
2.3 MTT法检测树突细胞介导的CTL细胞的肿瘤杀伤效应
效靶比为50∶1时,CTL细胞的肿瘤杀伤效应最高,其中siRNAVEGF组的杀伤率为(66.3±6.8)%,sVEGF组为(17.3±1.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2.06,P<0.01)。
2.4 Hoche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CTL的肿瘤杀伤效应
在荧光显微镜下,经紫外线激发,正常对照组核染色质聚集、核碎裂、胞质浓缩。而实验组细胞核呈均匀的蓝色荧光。
2.5 IL12和IFNγ的分泌水平
siRNAVEGF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2浓度为(393.2±72.5)ng/L,较sVEGF组(106.4±54.7)ng/L明显增高(t=7.74,P<0.01),但两组细胞都未发现IFNγ的自分泌。DC与正常人PBMC诱导的T细胞共培养72 h后,siRNAVEGF组上清液IFNγ含量为(126.4±41.9)ng/L,较sVEGF组的(43.3±12.5)ng/L明显增高(t′=4.66,P<0.05)。
3 讨 论
肿瘤发生的体内条件首先是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受损。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APC,能摄取、加工和呈递抗原[6],是惟一能直接激活初始T细胞的APC,负责递呈肿瘤细胞抗原给T、B细胞而诱导抗肿瘤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是抗肿瘤免疫的中心环节。发挥强大的免疫监视功能,特别是在肿瘤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机体抗肿瘤免疫中发挥主导作用[8]。因此,DC数量减少或功能缺陷可直接导致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低下[9,10]。肿瘤发生的另一体内条件是肿瘤的自分泌和旁分泌的交互作用,有报道肿瘤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在肿瘤的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为荷瘤宿主体内的DC因肿瘤源性的细胞因子负调控受损所致。
VEGF是正常和异常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在各种实体瘤中均有很强的表达[11],对实体瘤的发生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12]。 VEGF作为肿瘤细胞能够分泌的众多因子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可促进实体瘤血管生成,那么它是否在肿瘤免疫负调控中也起着关键的作用呢?
本实验应用MCF7乳癌细胞分泌的上清液培养正常人PBMC,诱导DC分化、成熟。同时依据iRNA原理,选取课题组已报道的最佳干扰浓度[13],沉默MCF7乳癌细胞的VEGF基因,然后应用沉默VEGF基因后的MCF7乳癌细胞分泌的上清液培养正常人PBMC,观察所诱导的DC功能的改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选用的化学合成法获得特异性靶向siRNA能够有效地沉默MCF7细胞的VEGF基因,VEGF基因沉默前后MCF7乳癌细胞分泌的上清液共培养的DC功能差别具有显著性。VEGF基因沉默前MCF7培养的上清诱生的DC不能有效地刺激、诱导正常T细胞的杀伤功能,而VEGF基因沉默后,由DC提呈抗原,诱导的CTL功能较沉默前明显增强。培养上清液中IL12浓度和协同刺激PMNC分泌IFNγ的含量也明显提高。
DC参与抗肿瘤的主要机制是保证DC对肿瘤抗原的摄取,摄取抗原后DC发育成熟,膜表面高表达MHCⅠ、Ⅱ类分子、共刺激分子等黏附分子。通过肽MHC类分子TCR、B7CD28等分子间的稳固连接,向T细胞内传递信号,促进T细胞的激活。二者缺乏时单一激发T细胞受体不能有效地刺激T细胞的增殖,甚至导致T细胞无能[14,15]。DC与T细胞结合后可分泌大量的IL12,诱导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产生大量TNFγ、穿孔素和颗粒酶,增强对靶细胞的溶解作用[16]。实验结果说明,MCF7细胞分泌的VEGF抑制了DC的正常发育成熟,导致向T细胞内传递信号的分子间稳固连接不能形成,从而不能有效地刺激T细胞的增殖,对靶细胞不能发挥有效的杀伤作用。这可能是高表达VEGF实体瘤荷瘤宿主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受损的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