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699资源库
咨询热线:18957164695 客服在线时间:08:30~22:30(节假日不休息) 投稿邮箱:tougao@lw699.cn 在线投稿:非工作时间点此在线提交您的稿件

逐步后退法、逐步后退法和逐步深入法三种治疗方法比较 什么是国

时间:2012-06-27 11:13来源:作者:点击:
什么是国家核心期刊   国家核心期刊   国家级核心期刊   国家核心期刊目录
  1 材料和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新鲜拔除的人类上颌第一恒磨牙,均未做牙髓治疗,无畸形,根管通畅。记录牙位,常规开髓,揭顶拔髓,测量工作长度;按SCHNEIDER等[2]的方法测量根管弯曲度,选择根管弯曲度在25°~30°之间(属重度弯曲根管)的45颗牙牙根作为实验牙根,编号。随机分为3组(A、B、C),每组15个牙根。
  1.2 根管预备方法 
  1.2.1A组 采用被动逐步后退法。手用器械预备根管,从15号K型锉开始,按逐步后退法,依次 后退预备至40号锉,15号超声锉插入根管至稍遇阻力时停止,后退1 mm,如此逐号增加,交替使用K型锉和超声锉预备根管,2号和3号G型钻预备根冠部,K型手锉再次预备根尖部,顺序为:15号→20号→15号→25号→20号,15号超声锉短于工作长度2 mm插入根管,上下提拉震荡1 min。 
  1.2.2B组 采用逐步后退法。用K型锉按工作长度预备根尖部,顺序为15号→20号→15号→25号→20号,每增大一号锉,插入根管长度均减少 1 mm ,2号和3号G型钻预备根冠部,最后25号锉按工作长度光滑根管壁。 
  1.2.3C组 采用逐步深入法。从15号K型锉开始,逐号增加,按工作长度预备根管,达25号时,换用2号和3号G型钻各减少2 mm和4 mm预备根管,最后按工作长度预备根尖部,顺序为:15号→20号→15号→25号→20号。A、B、C 3组每增大一号锉或更换器械前后,及最终根管预备完成时,均以5 g/L的NaOCl和体积分数0.03的H2 O2 各2 mL,5号长针头插入根管内约2/3处交替冲洗根管。
  1.3 扫描电镜标本制备及观察全部实验牙用金刚砂片做浅表切割后,用凿齐釉牙骨质界劈除牙冠,纵向劈开牙根,再平均分为冠1/3、中1/3及根尖1/3三部分(共得标本135只),置于无水乙醇中脱水24 h,室温下干燥6 d,真空表面喷金,采用JMS-840扫描电镜(JEOL CO Japan)观察。每个标本摄低倍(100倍)电镜照片1张,高倍(1 000倍)电镜照片3张。低倍电镜照片用于较大范围内了解根管内清洁情况;高倍电镜照片采取多处定点方法获得,作为评分依据。牙本质碎屑评分如下。0分:无碎屑,根管表面清晰;1分:少量碎屑,散在分布,约占1/3面积;2分:中量碎屑,较为密集分布,约占2/3面积;3分:大量碎屑,密集分布>2/3面积。玷污层评分如下。0分:无玷污层,牙本质小管开口清晰;1分:较少玷污层,牙本质小管开口暴露>50%;2分:较多玷污层,牙本质小管开口暴露<50%;3分:大量玷污层,牙本质小管开口全部被覆盖。将每个标本的3张照片得分累加,算出均数±标准差作为该标本的最后得分。
  2 结果
  2.1 电镜观察结果 低倍电镜照片可见,B、C组的牙根管内壁较平滑,散在碎屑,玷污层较厚,牙本质小管开口模糊,尤其是处理区与未处理区交界处,玷污层遮盖了牙本质小管开口。而A组牙根管表面较清洁,偶见斜形刻痕,有玷污层和少量散在碎屑。3组均可见部分遗留的呈不规则状的未被处理的根管表面。高倍电镜下可见,B、C组的牙根管内壁玷污层较厚,牙本质碎屑稍多;A组牙根管内壁玷污层相对较薄,但仍有少量散在的碎屑及玷污层存在。3组均未完全清除牙本质碎屑及玷污层,偶见未处理的根管内壁,存在牙本质碎屑和残留的牙髓组织碎片及前期牙本质,但无玷污层。
  2.23组评分比较 3组根管表面根冠1/3、根中1/3及根尖1/3牙本质碎屑和玷污层评分差异无显著性( F=2.98~3.19,P >0.05)。
  3 讨论 
  临床上细弯根管的预备,操作困难,清理效果差。本实验比较了3种目前国际国内较推崇的根管预备方法的效果,其中逐步深入法和逐步后退法已被广泛了解和使用,而被动逐步后退法于1994年提出, TORABINEJAD[认为被动逐步后退法用器械预备后再以超声波震荡根管,清洁效果更佳。本文实验结果表明,虽然被动逐步后退法对根管清理能力略优于另两种方法,但三者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
  WALKER提出超声波在诸如根管这种有限的空间内很难发挥效应,超声震荡振幅受到限制,本研究结果印证了这一点。本实验为了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除了拍摄低倍电镜照片,还摄有高倍电镜照片,采用多处定点拍摄法获取资料,在此基础上评分、分析,因此结果比较客观全面。本实验过程中发现被动逐步后退法操作较为费时,且操作步骤繁琐、涉及器械多,鉴于其对根管的清理能力并无显著优越性,对于国外学者的推荐[4],应持保留态度。1998年,夏文薇等[5]采用常规法、逐步后退法和超声法预备轻、中度弯曲细小根管,结果表明逐步后退法为首选。本实验采用根管弯曲度在25°~30°之间牙根作为实验牙根,发现逐步后退法虽然有其优越性,但在预备过程中工作长度减小,且费时费力,术者极易疲劳;而逐步深入法与另两种方法相比,操作更为轻松,消耗体力更少,不易造成术者疲劳,所用时间亦短。王晓仪[6]也认为逐步深入法能去除大部分牙髓、细菌和碎屑等,能获得良好的进入根尖1/3的直线通道,避免冠部1/3的牙本质的阻力,减少根尖部碎屑的堆积,减少了根管内容物被推出根尖孔造成感染的机会,从而降低了根管预备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同时有效避免了工作长度的减小,较适于预备细小弯曲根管。本实验结果显示,3种预备方法均不能达到理想的、对根管系统的完全清洁目的,尤其对于根尖1/3部,这可能与后牙细弯根管内部解剖形态的变化有关。在目前还无十分完善的方法产生之前,我们认为临床上对细弯根管的预备以逐步深入法较为合适,该法省时且省力,但对于根尖1/3的清理效果仍不很理想,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相关内容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