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699资源库
咨询热线:0571-86038286 客服在线时间:08:30~22:30(节假日不休息) 投稿邮箱:tougao@lw699.cn 在线投稿:非工作时间点此在线提交您的稿件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写作指导 >

前路减压并钛网植骨内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患者神经功能及椎体测量

时间:2014-04-25 10:53来源:作者:点击:

  本文是一篇专业的医学论文,主要是对前路减压并钛网植骨内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患者神经功能及椎体测量指标中的改善作用的介绍,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胸腰椎骨折患者一般伴有神经功能的损伤,其治疗更应引起重视,在各种手术方法的评估中既要保证神经功能的改善,又要对椎体各项检测指标的恢复程度予以考虑,而椎体指标的改善也是对神经功能恢复的有效前提[1]。以往临床中认为自体髂骨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于本类患者的治疗价值较高,但是其也存在取骨后疼痛及血肿等多种不良反应[2],而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有效术式,本文中笔者即对前路减压并钛网植骨内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患者神经功能及椎体测量指标中的改善作用进行研究,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a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3月~2011年3月于我院采用前路减压并钛网植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2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取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进行治疗的22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的22例患者中,男14例,女8例;年龄23~52岁,平均(37.6±5.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0.5~7.0 d,平均(3.2±0.4)d;车祸伤13例,坠落伤6例,其他3例;受伤部位:T11 1例,T12 4例,L1 10例,L2 5例,L3 2例。观察组的22例患者中,男13例,女9例;年龄22~53岁,平均(37.8±5.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0.5~7.5 d,平均(3.3±0.3)d;车祸伤13例,坠落伤5例,其他4例;受伤部位:T11 1例,T12 5例,L1 10例,L2 4例,L3 2例。两组患者的上述统计项目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进行治疗,患者于麻醉后在C形臂X线机辅助下在病灶周围的后正中切口进行手术,分离组织后显露椎体及置入椎弓根螺钉,然后进行切除减压,取适当的髂骨备用,进行置入固定,在C形臂机下进行整复固定。观察组则采用前路减压并钛网植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麻醉后于病变椎体上的1~2个肋间进行切口,分离静动脉及各层组织,并进行病灶的清理,于上下椎体各置入1枚螺栓,并采用椎体撑开器对上下椎体以螺栓为支撑点撑开,取合适钛网并以碎骨填充钛网融合器,将其嵌入,并以钢板套至螺栓,以螺帽旋入固定,最后钻孔以螺钉固定,进行后期处理。所有患者均获12个月的随访,后将两组患者植骨融合率、术前及术后3、6及12个月的Cobb角、椎间隙高度、矢状径、伤椎高度、矢状面位移率、椎体前缘高度、受压面积和Frankel分级进行统计及比较。

  1.3 评价标准

  Frankel分级是临床中用来评估脊髓损伤情况的有效量表,分为A~E共5个分级,其中A级指损伤部位以下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丧失,B级指患者仅仅存在部分感觉,且随意运动丧失,C级为感觉存在,但是仅存在部分无实用价值的运动功能,D级为虽然感觉运动均存在,但是仍存在部分神经损伤的表现,E级则表示完全正常[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融合率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3、6及12个月的融合率比较显示,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Frankel分级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Frankel分级各级别所占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而术后6、12个月观察组D级及E级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体测量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Cobb角、椎间隙高度、矢状径、伤椎高度、矢状面位移率、椎体前缘高度、受压面积均无显着性差异(均P > 0.05),而术后3、6及12个月观察组各个指标分别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3。

  3 讨论

  胸腰椎骨折尤其是爆裂性骨折往往伴有神经功能的损伤,其不同于其他部位的损伤,在治疗的过程中除注意骨折的复位融合外,进行减压及改善神经功能也需要重点考虑。本病治疗的目标为有效复位及固定,并尽量改善椎管的容积及解除对神经的压迫,从而达到骨折复位融合及神经功能改善的目的[4]。临床中对于本病的手术方式较多,其中自体髂骨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是临床中应用较多,且认为临床价值较高的手术方式,其采用自体骨进行植骨治疗,具有排斥性低及融合率较好等优点,但是同时其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取骨量的限制及疼痛、对机体的再次损伤等,并且其植入后有引起椎体后高丢失及对曲度影响,因此找到改善弥补这些不足的手术治疗方式是对本类疾病的研究重点[5]。

  前路减压并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是近年来临床中认为对胸腰椎骨折尤其是爆裂性骨折效果较好的治疗方式,其不需要从髂骨除取骨,因此降低了对患者的进一步损伤,另外钛网在改善生理曲度方面的优势得到临床的广泛肯定,但是较多研究认为前路手术具有对机体损伤大,出血量较大的缺点[6]。笔者认为在进一步提高技术及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加强相关细节方面的处理可以降低及弥补这些不足,从而可以忽略其不良影响。

  本文中笔者就前路减压并钛网植骨内固定术在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神经功能及椎体测量指标中的效果进行研究,发现其较自体髂骨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优势突出,不仅表现在术后不同时间段的融合率方面,在神经功能评级方面的改善也很突出,且对治疗前后的多项涉及椎体功能、状态的检测指标的研究也显示出其在改善椎体形态功能方面的优势,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其早期的即表现出较高的融合率,主要与其复位较佳并稳定在相对较佳的位置有关;而表2中的数据则可以看出其术后较早地改善了患者的脊髓损伤的状态,且改善幅度大,也与其使骨折保持在相对较佳的位置有关,降低了不稳定方面因素对脊髓恢复的不良影响有关;而表3中对于椎体各个指标恢复情况的测量分析则说明椎体在生理状态及位置方面改善的效果,观察组的患者的椎体测量指标呈现持续改善,且改善幅度更大,说明其在保证骨折愈合位置的同时也有效保证了脊髓恢复的空间,并且稳定相较佳,分析原因,认为主要与钛网融合器的坚固程度较自体髂骨更好,在维持术后的椎体稳定性的效果更佳有关[7],并且其避免了自身取骨对机体造成的损伤,故效果更为突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前路减压并钛网植骨内固定术在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神经功能及椎体测量指标中的效果突出,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