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的临床表现常随其生长的部位、大小、生长速度、有无继发变性及合并症等而异,不但可引起月经不调、腹部肿块、压迫症状、疼痛、白带增多、贫血、不孕等,并有大约l%的病例有癌变危险。由于遗传及环境等因素,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患上了AM。使其已成为妇科常见病之一”
子宫肌瘤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往往到了疾病发展变化的时候.才会慢慢的出现相关症状。超声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技术可将组织硬度量化,无创、易于门诊开展是其突出优点。已有报道它可作为肝纤维化的评价手段 。目前,国内外该项技术关于子宫腺肌病的研究报道极少,本研究初步探讨应用ARFI技术从新的角度来评价提高子宫腺肌病诊断率的可行性。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l0月~2012年3月月经周期规律(28~30d)、前位子宫、临床高度怀疑患有弥漫型AM、行子宫肌层声触诊组织量化VTQ值观测的患者资料。后随访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29例。年龄32~45岁,平均(40.2+4.45)岁。
1.2方法采用Siemens Acuson S 2000超声诊断系统,配有ARFI成像技术软件,ARFI模式使用4C1探头.频率1 4MHz。每例受检者分别于卵泡早期(月经第3~5d)和黄体中期(月经来潮前7~9d)排空膀胱后行经阴道常规子宫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由经过培训的医生进行ARFI检查,于腹部4C1条件下启动ARFI模式声触诊组织量化(VTQ)功能,将子宫放大至适当大小,ARFI感兴趣区(ROI固定大小5mm~5mm)全部置于子宫肌层,嘱患者呼气后屏住呼吸。按“Update”键,系统自动检测出横向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speed,swv)并显示在屏幕右侧,单位以“m/s”表示(见图1)。读取并记录子宫肌层的SWV和取样深度值。同一部位探头位置、方向、深度不变测量5次,去掉1个最高值和1个最低值,取平均值:同一受检者月经两个时期检测部位选择同一深度。通过观察组2个不同时期间VTQ值对比,探讨AM 患者病变肌层组织硬度变化规律。
1.3统计学方法 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同组不同时期间采用两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AM患者月经不同时期病变肌层VTQ值均能测出,而且测值稳定,卵泡早期偏低,为(3.29±0.33)m/s,黄体中期偏高,为(3.60+0.28)m/s,且不同时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AM 虽为良性病变,但病情会进行性发展、加重,故提倡早诊断、早治疗 。目前超声检查是协助诊断AM最常用的方法【5J,但临床上部分患者早期子宫肌层病变程度轻.在普通超声图像上无明确异常改变,故目前AM早期诊断率较低。作者对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AM月经周期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了系列研究 ,发现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上可帮助提高AM的早期诊断率,但仍不够理想.有待随着科学发展和影像技术的提高寻找更好的适合该病的先进诊断技术。ARFI技术主要包括声触诊组织量化(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技术,其原理为感兴趣区组织受到推进脉冲波作用后。
组织会产生伴有横向传递运动的剪切波.序列探测脉冲波收集到这些细微的变化,系统会记录和演算出其速度,这种速度等同于或代表组织的弹性.我们简称为弹性参数,单位以(m/s)表示。VTQ值是绝对的组织量化指标,不仅可与邻近组织对比,且不同患者的组织图像也可对比,弥补以往弹性成像技术只能定性或半定量评价的缺陷。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子宫腺肌卵泡早期偏低,为(3.29±0.33)m/s,黄体中期偏高,为(3.60+0.28)m/S,且不同时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测量结果可供超声诊断该病作为参考。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VTQ值黄体中期高于卵泡早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黄体中期子宫肌层硬度高于卵泡早期。这可能由于月经期异位内膜受激素影响有新鲜出血,子宫硬度也会较软,随后,出血灶会逐渐机化缩小,子宫硬度会相对增加。
ARFI成像作为一种易于掌握的技术,与传统弹性成像技术比较,具有可独立操作性、重复性,可为子宫腺肌病弹性特征提供一种客观数据,在测量子宫肌层的硬度中有一定的价值。且反映子宫腺肌病的周期性变化,有望从新的维度为子宫腺肌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进一步的研究需要扩大样本量及测量正常人子宫肌层VTQ值,以提供更多、更可靠的数据。
本文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