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113例患者中,男性69例,女性44例,年龄21~75岁,平均46.7岁。手术种类涵盖普外,胸科,骨科,口腔颌面外科等各个科室。经口插管105例(颈椎手术9例,张口受限患者2例),经鼻插管8例。
1.2插管方法经口插管:患者人室后静注力月西0.04mg/kg,丙泊酚2mg/kg,维库溴铵0.10mg/kg,芬太尼4kg常规诱导,待患者肌肉松弛后行“视可尼喉镜气管内插管”,操作者站在患者头侧,使气管导管套于喉镜镜杆上,气管导管尖端高出喉镜约2~3mm,固定器固定好气管导管,打开喉镜光源,关闭室内灯光,右手虎口朝上握住喉镜柄,喉镜镜头朝下,镜杆位于冠状面,使镜头沿患者舌背面轻柔进入,遇有阻力后使喉镜柄逆时针旋转90%,右手改为虎口朝前握住镜柄,喉镜顺弧度进入,此时使喉镜头位于甲状软骨上缘平面颈部一侧,紧贴皮肤,看到光点,旋转喉镜,使光点向颈部另一侧移动,当颈部中线附近出现最亮的光斑,典型者可出现明显的“倒三角”,三角顶端甚至可达胸骨上窝时,表明喉镜镜头位于声门上方,顺势进入,松开气管导管固定器,沿喉镜镜杆使气管导管滑入气管内,退出喉镜,按照常规方法检验气管导管的位置是否正确。
经鼻插管:同经口诱导,插管时,操作者站患者头侧,喉镜置于矢状面,使喉镜轻柔进入鼻腔,顺势进入咽喉腔,操作手法和判断标准同经口插管。
2结果视可尼喉镜经口插管患者82例(包括颈椎手术9例),一次性成功76例,一次性成功率为92.7%,两次及以上尝试成功5例,累计成功率为98.8%,其中,经目镜窥见会厌或声门8例,约占9.8%,托下颌后,经目镜窥见会厌或声门23例,约占28.0%,1例颈部肿瘤病例未成功,改普通喉镜(Macintosh)常规插管成功;普通喉镜常规插管证实为困难气道患者23例(喉头显露分级Ⅲ级以上,有2例为IV级,不能看到会厌),改用视可尼喉镜“光点法”气管插管,两次及以上尝试成功20例,成功率为86.9%,其中,经目镜窥见会厌2例,占8.7%;8例经鼻插管病例中,4例获得成功,成功率为50%,经目镜未窥见会厌,另4例失败,改普通喉镜配合插管钳引导获得成功。经口,鼻视可尼喉镜插管I13例患者均未发生口腔黏膜、会厌、声门、气道、鼻腔损伤及血肿、水肿、大出血等并发症。
3讨论困难气道作为临床麻醉的一个重要课题,多年来,虽然诞生了各种方法和新型插管器械,但是,仍然没有找到完美答案。近年来,视可尼喉镜因其直观、操作简单、损伤小的特点逐渐受到麻醉学界的重视。
我科麻醉医师经正规培训后,随机病例直接用视可尼喉镜经口插管,一次性成功率达到了92.7%。多次尝试后,总成功率为98.8%。这其中还包括2例张口度受限和9例准备行颈椎手术的患者,张口度受限的患者,通常置人普通喉镜有一定困难,从而造成气管插管困难;颈椎手术患者,为保证其安全和避免进一步的损伤,气管插管过程中通常需要尽量保持颈椎不弯曲,这正是视可尼喉镜结构上的特点所能弥补的¨。。我们的临床观察发现:
视可尼“光斑法”虽然插管成功率高,但视可尼插管时能够真正意义上窥视会厌和声门的却并不象文献和说明书报道的那样高,随机病例经目镜会厌或声门窥视率约为9.8%,托下颌后,有所改善,约为28.0%,这说明,大多数病例需要运用和灯杖(1ight.wand)一样的插管方法:光点引导盲探插管。
23例经普通喉镜证实为困难气道,常规多人次插管未获成功,采用视可尼喉镜“光斑法”插管,其成功率高达86.9%。这说明视可尼喉镜对于解决经口气管内插管的困难气道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这与文献报道一致。困难气道插管时,视可尼喉镜的目镜窥视率更低,不足9%,这可能是由于分泌物和血液等遮挡光纤,降低成像质量,或目镜表面雾化的缘故。在临床操作中,娴熟的麻醉医师能充分吸净分泌物和血液,正确地提起下颌,通过目镜来直视喉部,成功率可明显地提高。但是,由于视可尼喉镜不能随意弯曲,塑形不够理想,或者因患者喉头过高,下颌不能提起,会厌、声门显露不全或不能显露而失败的病例仍然存在。另外,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颈部不易透光(肥胖,颈粗、短),也不能正确地引导气管内插管。有1颈部巨大肿瘤的肥胖患者,直接使用视可尼喉镜引导插管失败,改用普通喉镜却成功的例子。随机病例,视可尼喉镜“光斑法”经鼻腔气管内插管其成功率较低,仅50%,曾妮等也尝试了视可尼喉镜经鼻腔引导气管内插管,其成功率较高,但视可尼喉镜“光斑法”经鼻腔气管内插管要求较经口插管难度高,这说明:视可尼喉镜在需要经鼻插管的病例中仅仅只能作为一个备选手段,不建议常规使用。
视可尼喉镜镜杆坚硬,但实际上,只要保持动作轻柔,损伤很少,我们的113例操作中均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视可尼喉镜操作简单,创伤小,引导经口气管内插管效果良好,是解决困难气道的重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