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是藏药专业的重要课程,是一门以药物全面质量控制为主的方法学科,为藏族学生今后从事藏药研究、生产、管理、监督等工作奠定基础。
近年来,我国藏药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全国藏药企业在百家以上。随着对藏药质量的日益重视和藏药国际化的迫切要求,培养大批高素质藏药学人才已成为目前藏药发展的~项重要任务,因此提高藏族学生药物分析教学质量意义重大。藏药专业的药物分析教学在青海大学医学院已有十多年的历史,本文结合我校药物分析重点课程建设,根据藏药专业教学的现状和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讨。
1 存在的问题
1.1 汉藏语言障碍随着藏区的经济发展,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日益普及,藏族学生的汉语水平相比过去有明显的提高。但是藏药专业学生大都来自西藏、青海、甘肃等地的牧区或农区,从小生活在藏语环境中,汉语言文字使用率低。上大学之前很少、甚至不用汉语交流,也较难接触汉语文方面的各种资源,所以汉语文的水平相对较低,理解能力比较欠缺。另外现行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药物分析》第7版,该教材以全汉字书写,教师在教学中也是以汉语授课。这些因素势必导致藏族学生对汉语授课内容的不适应、不理解,授课时思维跟不上老师,教学进度完不成,教学效果差。
1.2 思维方式差异藏语是一种高度发达的语系,在语法、句法上与汉语差异很大。如逻辑表达顺序,藏语倒装句较多,类似汉语中的宾语前置,谓语前置等,另外藏语中补语往往先于谓语。藏族学生多年以其母语的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于藏语的语法、逻辑。在汉语思维方式的授课中,藏族学生相对于汉族学生增加了一个思维转换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对药物分析的逻辑思维理解出现偏差,不仅体现在理论学习过程中,还体现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的学生不理解也不主动去问,只能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对课程提不起兴趣。课程学完后不具备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能力,更没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1.3 化学基础薄弱药物分析内容涉及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学等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性。藏族学生中学时处在封闭的地理环境,教育相对滞后,化学素养水平整体不高,大学化学基础课程授课内容也相对简单。学生化学背景欠缺会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教师为了达到教学效果往往需要补充基础知识,这势必会拖延教学进度,迫使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减少内容、降低难度,不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全面发展。
1.4 教学方法欠佳在藏药专业的教学实践中,汉语授课教师容易简单化的将汉族学生的授课模式直接应用,不能将抽象的理论处理为接近生活、通俗易懂的语言。导致藏族学生听不明白、想不透彻,学习跟不上教学。另外药物分析有不少枯燥单调的内容,知识点琐碎难记,原理复杂,药物的化学结构和反应历程不易掌握。如果教学理念僵化、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将深奥的知识点以形象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学习积极性。
2 教学改革
2.1 加强教师培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学理念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不仅需要改进教学技能和授课模式,更需要转变教学理念,才能将僵化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开放多元的课堂,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促进教学质量全面进步。
目前我校藏药专业药物分析课程都是由内地医学院校毕业的汉族教师授课。汉族教师要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在教学中要转变观念、换位思考,充分理解藏族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实际出发,细致耐心的解决问题。不仅要传授好专业知识,还在思想上给予指导,做学生的知心人,生活上给予帮助。要加强汉族教师对藏区文化经济、生活风俗等背景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对藏族学生的了解,更好的掌握学生心理、学习习惯等,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定期举行相关教研活动:与藏族教师共同探讨学生民族心理、学习特点、教学方法等;举办学生座谈会,及时发现学生诉求,解决学习困难;要求任课教师参加藏语培训班,使沟通更加有效,加强他们和藏族学生的亲和力。
2.2 补充教材内容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 000—5 000 m之间,地形复杂多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拥有丰富的中藏药资源。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中藏药分析,可以培养藏族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其有意识的关注中藏药发展,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增加藏族学生民族自豪感,使其更加热爱所学专业,对毕业后工作定位起到积极引导作用。还可在教学过程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如食品安全中的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毒牛奶(三聚氰胺)、毒大米(黄曲霉素)、毒饮料(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酯、2一乙基己基)等。这些问题都可以体现在本学科的分析方法里,如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猪肝样品中盐酸克伦特罗药物残留。适当增加类似的知识,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枯燥无味,而且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2.3 丰富教学手段 药物分析教学中有许多枯燥抽象的内容,藏族学生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下不容易理解。对于复杂的药物化学性质,即使理解了也不容易记忆。多媒体教学提供了一种形象化的教学方式,能够缓解汉藏语言障碍。丰富的图片、动画、短片等,可将晦涩乏味的学习内容转化为有趣生动、逻辑性强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掌握,减少厌学情绪。
例如药物分子的空间结构、化学键的形成过程、氧化还原的电化学反应等,这些微观的运动变化可以用多媒体做很好的诠释。此外,在实验课中也要将传统授课方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做有机的结合,如药物分析精密仪器的构造、原理、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表现出来,使学生能直观、细致地观察到先进实验仪器,快速掌握操作技术,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习兴趣。
2.4 培养自学能力 大部分藏族学生今后要从事与藏药质量控制相关的工作,但是现行教材内容很少涉及中藏药分析,而且在医药知识以成倍速度增长的今天,要赶上时代的步伐,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关键,也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正确的学习思路有助于藏族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药物分析主要研究药品真伪、纯度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应该教会学生从药物化学结构人手,先理解药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质,再根据性质引出鉴别、含量测定。如维生素c的分析,首先进行维生素c化学结构的介绍:维生素C化学名2,3,5,6一四羟基一2一己烯酸一4一内酯,具有烯二醇结构,有2个手性碳。
根据烯二醇结构,使维生素C具有酸性、还原性;根据手性碳,使维生素c具有旋光性。根据烯二醇还原性,有维生素c的硝酸银、2,6二氯靛酚鉴别反应,2,6二氯靛酚及碘量法含量测定。
对于一些难点、重点及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第四章中分析方法验证,课本中只介绍了验证的内容及定义,但缺少具体实例,内容枯燥、不易学生理解掌握。教师可以在介绍基本概念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余时间查阅科技文献,组织讨论,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交给老师,作为平时成绩纳入期末总评。学生经过查文献、讨论、写报告这三个过程,所学的知识就能牢固地掌握,还能积累起丰富的知识,在今后从事科学研究,撰写科技论文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
2.5 提高综合素质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合理地安排开放性、设计性实验是培养藏族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设计性实验的一切步骤要由学生独立完成,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小组讨论实验原理、方法、使用药品仪器等,确定方案后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实验报告要求条理清晰,数据分析正确合理、结论明确。整个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日后藏药科研工作打下基础。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高端精密仪器在藏药分析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红外分光光度法(IR)、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等。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藏药专业药物分析实验必须增加高端仪器的使用,删除一些内容陈旧重复的实验。我教研室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增加了学生实验:HPLC法测定藏药秦艽中龙胆苦苷的含量、AAS法测定藏药佐太中汞含量、人体血浆中SMZ及其代谢物的含量测定、大鼠尿液中奥美拉唑含量测定等。实验涉及生物样品的采集、处理,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等环节,应用了安捷伦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AA70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精密分析仪器。另外,减少实验小组人数,由原来的每组5人减少到2人,保证学生接触到新仪器、新技术,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仪器的机会,掌握先进的实验技能,为以后的中藏药分析工作打好基础。
本文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