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699资源库
咨询热线:0571-86038286 客服在线时间:08:30~22:30(节假日不休息) 投稿邮箱:tougao@lw699.cn 在线投稿:非工作时间点此在线提交您的稿件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写作指导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声带息肉患者的嗓音声学分析及意义

时间:2014-04-24 14:44来源:作者:点击:

  声带息肉是影响嗓音的常见病,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而术后疗效除主观评估外,嗓音声学分析及电声门图测试是目前最常用的客观的评估方法,都能客观提供量化指标,但有学者认为嗓音声学分析比电声门图测试敏感 ,更能反映嗓音质量,评价手术效果,对术后治疗有指导意义;而术后定期进行嗓音声学分析,目前还少见报道,故我们设计于术前进行嗓音声学分析了解患者嗓音质量,术后随访病人,进行嗓音声学分析,客观评估声带息肉患者术后的嗓音质量,对其手术前后及手术后不同时期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以指导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o12年1月1日至2o12年6月31日确诊为声带息肉并接受手术切除的患者,共35例,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23~62岁,平均30.6岁,病程5个月至2年,平均13个月。全部病例均在电子喉镜或支撑喉镜下行声带息肉切除,术后经病理确诊;正常对照组3O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20~4O岁,为健康成年人,发声正常,无吸烟史,无耳鼻咽喉科、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

  1.2 检查设备及方法:检查设备为德国XION公司的显像系统、动态喉镜及DIVAs2.5声学分析软件;检查方法:测试环境为在噪声45 dB以下的室内进行,受试者自然站立,声学信号通过麦克风距口约30 cm 处采集,先采用嗓音分析模块进行检查:受试者以自然声分别发稳态音/a:/、/e/、/i/、/n/、/U/,每个发音持续3 s以上,连续2次,结果取稳定发/i/的数值,得出嗓音声学分析的参数有: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然后再采用音域分析模块进行检查,采用唱音法测定音域以获取最小声强和最高基频,首先进行低音量采样,以平时言语音调最小的声强平稳发出元音/a:/,然后再以此为标准逐渐降低音调和升高音调以最小的音量发出/a:/,每次持续3 s;然后选择高音量采样,以平时的音调最大的声强平稳发出元音/a:/,然后再以此为标准逐渐降低音调和升高音调以最大的音量发出/a:/,每次持续3 s,软件自动将各测试点连接形成高低音曲线构成音域图而记录到最小声强和最高基频;再以平时言语平稳发出/a:/,持续约8 s,取平稳段进行分析得出Jitter;最后受试者深吸气后持续发出/a:/至最长时间,采用全部声样分析,得出最长发声时间(maximum phonation time,MPT),利用以上数据及音域测定时获取的最小声强、最高基频,声学分析软件自动生成嗓音障碍指数(dysphonia severity index,DSI),其计算公式为DSI一0.13×MPT+0.0053×最高基频一0.26× 最小音量一1.18×Jitter+12.4。分别收集正常对照组及实验组术前、术后1、2周的资料。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结果用均值±x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本组结果进行t检验,以P d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 声带息肉术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声带息肉术前有较高Jitter、Shimmer,及较低的MPT和DSI。

  2.2 声带息肉术前与术后1,2周各指标比较,术前和术后1周Jitter、Shimmer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PT及D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和术后2周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3 声带息肉术后1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Jitter、Shimmer,MPT及D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Jitter、Shimmer及D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0.05);但M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声带息肉的主要病理改变在黏膜固有层,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方法,手术深度与病变范围一致。对手术后的恢复状态的判断,一般以医生和病人的主观感受、喉镜形态学来做评估,这种判断存在主观性和局限性,对声带功能的判断并不全面。计算机嗓音声学分析,通过对一些嗓音资料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后,变成客观量化的数据,可作为声带发声质量的客观量化指标;本研究选取Jitter、Shimmer、MPI和DSI等参数对患者进行嗓音评估,通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评价手术恢复状态与效果,对患者发声及时矫正并继续治疗提供客观依据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嗓音声学分析的Jitter是指基音频率的变化率,用于量化各相邻周期差异量,而Shimmer则表示声波振幅的变化率,反映各相邻周期差异量;当声带息肉等病变时,声带震动及气流不稳定可导致声学信号频率和振幅波动,各相邻周期差别增大,引起Jitter及Shimmer增大,能够定量反映嗓音粗糙和嘶哑的程度;MPT是深吸气后最长持续发音时间,与喉及气道阻力相关,当声带闭合不全是时将降低。DSI是用MPT、最高基频、最小音量和Jitter计算出的~ 个参数,数值越大表示声带病变越轻。

  本组结果显示,声带息肉术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较高Jitter、Shimmer及较低的MPT和DS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术前声带功能受损;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Jitter、Shimmer无明显差异(P> 0.05),而MPT 和DSI增加,提示声带功能得到改善,但各指标与正常对照仍有差异,反映了声带功能得到改善但未恢复正常,声带水肿未消退,要求我们临床上及时随访检测以指导治疗;术后2周各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别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P<O.05),提示2周后声带水肿基本消退,达到手术效果,嗓音功能改善,但与对照组比较,除MPT外,其余指标仍有差别,表示虽然声带闭合良好,能维持喉及气道阻力,但声带局部并未完全恢复正常,患者仍须注意休声同时改变不良的发声习惯。

  综上所述,本组声带息肉的患者,由于声带器质性病变而引起Jitter、Shimmer、MPT 和DSI等参数的异常改变,术前对患者进行检测能客观反映其嗓音质量,术后检测能评估疗效,而术后定期进行嗓音声学分析,对病人进行跟踪随访,能及时了解嗓音质量,了解声带恢复情况,提出治疗方案,对提高疗效有临床意义。

  本文节选自的医学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在线投稿